趙忱聽了, 又沉吟不語, 他心裏也淸楚,目前建康的所有兵力一共隻有三萬餘人,而且還要維持城中的秩序,捜查躲逃到民間的叛軍殘餘人員,據守都嫌兵力不足,因此根本不可能從建康派軍去征剿,從前線撤回軍馬, 以經成為必然的事情?
但撤軍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因為敵軍是不會讓你輕鬆撤退的,一個不好,就容易演變成全線潰敗,這種例子,在曆來的戰爭中屢見不鮮。同時,撤軍是全線撤軍還是局部撤軍,而且在之前所占領的土地城池是全部放棄還是繼續占領,這些都是需要麵對的問題。因此趙忱的目光又看向楊炎,顯然在這個時候,是想聽一聽楊炎的意見。
其實這一點楊炎早就想過了,前趙忱看向自己,便又發言道:“陛下,臣以為,目前應當立刻停止江淮一線的進軍,所占領的地方除去壽、穎、蔡、唐四州之外,其他城地全部放棄。將人馬撤回來平定內亂。但在西夏一線,應該繼續堅持下去。”
趙忱點點頭,又對其他人道:“諸卿以為駙馬的意見如何呢?”
眾人一時都無語,每個人心裏都在思索楊炎的意見。過了好一會兒,韓彥直才道:“能否請駙馬將撤軍與不撤軍的原因說得詳細一些。”
因為楊炎是攻取西夏的宋軍主將,他建議撤回江淮的宋軍, 而繼續進攻西夏,難免不會讓人認為他這是舍不得放棄攻取西夏之功,是別有用意, 因此韓彥直讓他進一步解釋清楚, 也是合情合理的。
楊炎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因此又道:“江淮一線,本來就是為了配合進攻西夏,牽製金國的兵力,而發動的進軍,用意不在攻取城地,隻是讓金國無瑕去救援西夏。目前看來,也不過進行了許州、陳州、毫州一線,離東京尚遠。而且江淮一地離建康距離近,朝廷詔書發出之後,十日之內,各路人馬即可撤回,可以立刻投入到平叛之中。同時,現在金國內亂,自顧尚且不瑕,江淮一線撤軍,他們絕對無力追趕,更勿論趁勢追擊了。”
聽了楊炎這一段話,趙忱固然是頻頻點頭,連韓彥直、陳俊卿等人目光之中,也頗有讚許之意。周葵道:“那麼請問駙馬,為何西夏一線仍要繼續堅持進軍呢?”
楊炎接著道:“西夏則不同,我大宋最初出兵西夏的目地就是為了徹底攻占西夏全境,如今河套、河南地區以被我所占,又以經大敗金國的援軍,在臣回轉建康之時,西夏君臣以被困守在興慶府這一座孤城之中,平定西夏以是指日可待,現在時間以過去二十多天,如果不出意外,興慶府應該以經被攻破了。如果在這個時候撤軍,則先前所得的勝利全都前功盡棄了。我大宋空廢錢糧兵力,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全部白費了。而且西夏與建康遠隔數千裏,就算把人馬撤回,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夠趕到,故此希望征伐西夏的人馬撤軍平亂,根本就是來不及的。因此到還不如繼續對西夏用兵,直到取得全麵勝利,徹底占領西夏為止。”
聽楊炎說完之後,韓彥直立刻出列,道:“陛下,臣以為楊炎之議可行,而且願陛下三思。”
李顯忠也出列,道:“陛下,目前我大宋在江淮一線,共有大軍二十餘萬,其中包括三衙禁軍五萬餘人,李全軍不過隻有一萬五千人馬,太湖一帶的叛賊雖不知俱體多少,但也不會超過李全,而且都是烏合之眾,因此以江淮的兵力,平叛確實綽綽有餘。也無需加入西夏的人馬。”
趙忱微微點頭, 又看向陳俊卿等人, 道:“卿等的意見呢?”
聽完了楊炎的解釋之後,陳俊卿、周葵、葉顒等也都覺得楊炎的意見很有道理,而且韓彥直和李顯忠也以經表明支持楊炎,而且皇帝看來也是同意的,因此也都沒有再反對,而是一致通過。
於是趙忱立刻下旨,命令江淮一線的各路宋軍立刻撤軍。隻留壽、穎、蔡、唐四州,其餘地方一率放棄。然後又立刻命令李顯忠和楊炎兩人,立刻製定一個完善的平定叛亂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