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火魯剌思戰士各自催開戰馬,向宋軍的陣列衝去。但隨著距離漸漸拉近,宋軍中的步騎連射弩手也都開始發射。一下子增加了兩百張連射弩,從宋軍陣中飛出的箭雨一下子密集了數倍,在火魯剌思軍前進的過程中,不但有士兵中箭到下,人仰馬翻。
雖然也有的火魯剌思戰士在馬背上開弓還擊,但射出的箭與宋軍相比,幾乎算是綿軟無力,射穿皮甲到是可以,但射在宋軍前排的重甲麻劄刀兵的重甲上,幾乎毫無作用。在火魯剌思軍突進的整個過程中,至少又損失了五百騎以上的兵力。
這時雙方的距離拉近到隻有三十餘步了。宋軍的步射手們都停止了射箭,收好弓弩,拿起了刀槍,準備迎候敵軍的衝擊。因為宋軍的人數少,不可能將諸多兵種全都帶齊,因此帶來的六百士兵都是精通各種武器的全麵戰士,能夠根據戰場上的不同情況,使用各種不同的武器作戰。而第二列的重甲麻劄刀兵也以經移到第一列的間隙之間,呈間錯排列,緊握著麻劄刀柄,將明晃晃的刀鋒斜指向前方。
因為遭到前所未見的弓箭打擊,火魯剌思軍的陣型以經大亂了起來,這時己有火魯剌思戰士衝到了宋軍的陣前,但迎他們的卻是一排雪亮的刀光。
隻見血光飛濺,第一排與宋軍陣勢接觸的火魯剌思戰士幾乎同時倒下,緊接著就是第二排,第三排,但在宋軍匹練一般的刀光中,還是不斷倒下。
但隨著沖到宋軍陣前的火魯剌思戰士越來越多,宋軍的刀陣漸漸也有些不支了。但這時楊炎和趙月如各帶一百五十名騎軍,從左右出擊,向火魯剌思軍的兩側包超上去。就像兩把利刃一樣,從火魯剌思軍的兩肋殺了進去。
宋軍的騎軍人數雖少,但卻因為有楊炎和趙月如這樣兩名高手壓陣,還有一半是俱甲騎軍,而且火魯剌思軍現在也氣勢大落,因此衝入火魯剌思軍中,前回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正麵攻不進去,側麵又受到襲擊,火魯剌思軍頓時大亂了起來,而這時宋軍的刀陣也穩住了陣腳,在齊大柱和趙草的帶領下,開始穩走向前推進,隻殺得火魯剌思軍人仰馬翻,屍橫偏野。
如果說先前隻是靠弓箭的射程遠而大占上風,那麼現在則完全是靠宋軍的戰術和士兵的勇武。想不到隻用六百人馬,就可以對抗對方近五千大軍。由其是看到楊炎和趙月如親自率軍,在敵軍陣中衝殺,在遠處觀的鐵木真和蒙古諸將這時對他們都佩服不己。
鐵木真見敵軍氣勢己盡,立刻下令讓木華黎、博爾術、赤老溫、博爾忽四人為左軍,者勒滅、忽必來、速不台、哲別四人為右軍,各帶一千人馬,從左右兩側包操上去。
本來火魯剌思軍以經被宋軍打敗昏頭轉向,隻是因為人數遠多於宋軍,因此還能勉力支持。等蒙古軍殺到之後,再也抵擋不住,紛紛向北敗逃而去。蒙古軍追擊了一陣,也就收兵了。
這一戰斬殺了火魯剌思軍一千八百多人,奪到不少馬匹兵器盔甲,而宋軍僅僅隻戰死了二十七人,另有五十多人受傷。可算是大獲全勝了。
等宋軍收兵回營時,迎接他們的蒙古軍齊聲歡呼,聲徹雲宵。
鐵木真十分高興,立刻命人大派酒宴,慶賀這場勝利。宋軍的諸將全都出席,鐵木真手下的眾將也全在場,席間杯籌交錯,十分熱鬧。
蒙古人素來敬佩英雄,見楊炎看起來毫不起眼,似乎不像是個武將,不僅能夠指揮作戰,而且在戰場上卻是驍勇異常,自然對他十分敬佩,又見他雖是宋朝使臣,但卻毫無架子,與眾將都十分和善,因此在席間蒙古眾將都輪流向楊炎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