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五十六議和(三)(1 / 2)

而對宋來說,穎、壽、宿、邳、徐五州本是乾道北伐奪回,現在又被金軍奪走而己,隻是基本是恢複到乾道北伐之前的局麵,而且穎、壽、宿、邳、徐五州被金國收回之後,海州就和大宋分割開來,也很難守住,到於鄧、唐、蔡三州本來就位於宋金交界,在雙方之間己易手好幾次了,失去也不算什麼。而且畢竟逼迫金軍退出了淮東。另外在西邊留住新會州,擴大了和西夏連壌的領土,並保持著對金軍西邊的半包圍局麵,這樣的結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雙方議和的第二點就這麼確定下來。

而最難確實的一條, 就是歲幣的問題。趙忱是堅決不同意向金方交納歲幣的,而對於完顏雍來說,這一次南征大金耗廢巨大,所占的地方大多數都是被宋朝乾道北伐奪去的,現在收回並不值得誇耀,因此絕對不能這麼毫無收獲的結束。如果不能取得歲幣,就這麼撤軍,那麼這一次南征可算是一事無成,自己在囯內的威信就會大大降低,恐怕震壓不住局麵了,說不定有那一個親王會仿校自己當年,,再來一次弑君奪位的舉動來。因此完顏雍也決定,必須要取得歲幣,否則寧可破釜沉舟,與宋軍決一死戰,也絕不這麼灰溜溜回到國中去。

於是雙方就為是否交納歲幣的問題連議了四天,但都不願意讓步,就這麼僵持起來。

然而這時又有消息傳來,趙愷又連續攻取了湖州和嘉興府。並且命令李全進攻廣德軍。湖州和嘉興府現在都是被金軍占領的地方, 當然不會真是被趙愷奪去的, 顯然是故意讓給趙愷的, 目地自然還是擴大趙愷的勢力範圍,向建康朝廷施加壓力,迫使建康朝廷接受歲幣的條件。和談期間雙方罷兵是僅限於趙忱和金軍兩方,因此金軍的這種做法並不算違約。

建康朝廷自然知道金軍的目地,而且也早有準備,楊炎立刻下令,讓張師顏率一萬人馬,在建平阻擋李全的人馬,又令劉複武率領騎軍,從側翼進攻。將李全的二萬人馬打得大敗,李全隻好退守廣徳軍。張師顏進軍廣徳城下,李全居城而守,向臨安求救。二天以後,攻取了湖州的邵宏淵率三萬大軍趕來救援廣德軍。

雖然建康府和金軍停戰,但也不敢有絲毫大意,大軍仍然重點防範金軍,能夠抽調與臨安軍交戰的人馬並不多。張師顏見臨安軍人多,遂將人馬撤回建平。而邵宏淵也不敢追擊,就在廣德軍駐守。而趙愷也在調兵遣將,打算集中大軍,進攻建康,一時間聲勢也頗為浩大。

然而這樣的局勢令建康朝廷的大臣們憂心重重,連陳俊卿都有些沉不住氣了,和梁克家、洪適、劉珙一起進宮來勸趙忱道:“陛下雖有恢複之誌,然而如今內晦外擾,時不可解,唯今之計,不訪許給金國一些歲幣,先把眼前的危局度過去。等平定大宋內亂之後,再絕歲幣,行恢複也不為遲晚。”

梁克家和洪適本來就認為現在的和約以經談得很不錯了,既不用稱臣,也不用割地,比起紹興議和來,以經好得太多了,隻不過付些歲幣,又有什麼不可呢?自“澶盟之盟”以來,大宋不都一直向周邊國家交納歲幣嗎?不過因為趙忱說得堅決,才不敢相勸。見陳俊卿都鬆了囗,也紛紛進言,認為見好就收吧,交給金國一些歲幣也沒什麼?連劉珙也覺得這樣一天天拖下去也不是辦法,也勸趙忱答應。

趙忱也知道現在自己是處於雙線作戰,雖然不算是形勢危急,但也絕對不容樂觀。但要這樣同意交納歲幣,趙忱又覺得心有不甘,緩了一緩才道:“卿等之言,切容朕三思。”

陳俊卿等人也不敢過去逼迫皇帝,一齊告退。

趙忱正在煩惱,忽然內侍來報:楊炎和辛棄疾、陳亮一起求見。趙忱聽了,想到莫非他們也是為歲幣之事而來的嗎?不知姐夫有什麼好辦法,立刻道:“宣。”

就像楊炎所說,辛棄疾和陳亮雖然都力主恢複,但也是明白事理的人,清楚現在的局勢,因此在楊炎的勸解之下,也者認為可以和金國暫時議和。這也讓趙忱放心了不少,因為辛棄疾和陳亮都是趙忱非常看重的人,日後打算重點啟用,趙忱不希望他們會對朝廷失望。

不多時,內侍領三人進見,施禮之後,楊炎立刻道:“陛下是否在為金人索要歲幣之事煩惱?”

趙忱點點頭,道:“正是,金人必須索要歲幣,方準議和,而朕卻不甘心,但議和久拖下去,也是不利。卿等有什麼好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