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39(2 / 2)

某日我在豆瓣上閑逛,在不同的三四個小組都看到有人在發帖問:“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或者幹脆說“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因此不想活了”——十三歲那年,我也曾經因為類似的問題而不想活了。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我們從母體呱呱墜落的那一瞬間,就注定了要走向死亡,無論你是達官顯貴,抑或風流名人,無論你是皇帝還是街邊的乞討者,都免不了終有一日要邁向死亡的終點。長生不老是不存在的,你今天努力上進千辛萬苦得來的一切財富都將隨著某日你肉體的灰飛煙滅的一瞬間化為虛無,誰都不能阻止這自然規律的發展,包括秦始皇和毛主席在內。

這麼說起來就很喪氣了,無論我們怎麼折騰怎麼掙紮,都不能改變生命終結的時候注定是一場空的下場,無論你是千萬富翁還是貧民窟裏的酗酒者,最終當你躺在太平間裏的時候,都是一無所有,並且同樣的冰冷,同樣的赤條條,沒有任何不同。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認真地活著?為什麼還要那麼辛苦地工作?為什麼還要承受生活帶給我的那些苦痛?反正最終都是要死去,都是要麵臨一無所有。

是的,其實我寫這些文字的初衷,就是想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那就是:

我們明知道自己終將死去,為什麼還要這麼認真地活著?

我們明知道最終一定是一無所有,赤條條來去,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地工作?

我們明知道生命的苦痛在最後將變成虛無,為什麼還要默默承受那麼多額外的苦痛與艱辛?

首先,我不認同佛洛依德的“生本能”學說,我總覺得他的大部分理論學說其實都是“先發現了讓人不解的現象,為了不被現象迷惑,進而去發明一個學說來解釋”。

我覺得,人之所以明知一切是空還依然堅強地活著,是因為人這個物種的思想性。

人是世界上唯一有思想性的物種,經過上萬年的進化,人類習慣性地在各種紛繁嘈雜的事物中尋找規律並加以利用,這個特質使人類有自我調適的能力,同時人類也願意延期享受,並且這個延期的間隔可以很長。這是人類與其他物種最不同的一點。

再者,更重要的一點,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以及他需要完成的課題。

就如同古代的王子自降生開始,無論他自己是否願意,他都肩負著治國安民的使命一般,我們這些平凡人自降生開始,無論我們自己是否願意,也將肩負著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使命。

如果你生來身有殘疾,那麼你的人生使命就是積極樂觀地活著,用你不屈不撓麵對生活各種挑戰的精神去感動和激發那些身體健康的人,讓他們能夠因你的精神而更加積極地麵對自己的生活,讓他們能夠因你的行動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而你的人生課題,就是窮其一生地去麵對和解決生活帶給你的種種不便,並從中體磨礪人類堅強的意誌,體驗與坎坷命運同行的自豪感!

如果你是突然慘遭橫禍,刹那間從健康人變成殘疾人,這也可以理解為是你眾多人生課題裏的一個,那是生活希望通過這個遭遇讓你重新思考你的生活方式及某些不為你自己覺察的信念體係,你的人生使命就是用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意誌讓自己重新站起來,直到有一天,你成功地站起來,將這個重塑自己的過程中體驗到的正向的精神達給他人,激勵他們麵對挫折,振奮他們迎接挑戰,從而達到你生命意義的升華。

而我們這些普通人,遇到的最多的是關於愛情的困惑。你苦苦地愛著的人兒某天開始永遠不可能再回到你身邊,他要麼成為別人的伴侶要麼離開了我們這個世界,你因此覺得沒有了他,似乎你的生命都沒有了意義。但他的離開也許就是你必須要麵對的一個人生課題,生活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你重新來認識自己,重新來看待原本的你的生活,讓你能夠自我反省並進而去完善自身,或者生活是要用這種方式讓你去體驗那強烈的情感,去體會生命因這殘缺的愛情而帶來的美好和豐盈。這是你的生命過程中,必經的一個人生課題。笑著去麵對它,超越它,接納它,遠比逃避和固守來得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