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如梭,轉眼,已經是世紀之交,2000年了…….
8月的一天,金陵軍區大院,一段空靈的猶如精靈般的鋼琴聲自聶家傳了出來,熟悉音樂的人士,一聽就知道,這是帕卡貝爾的《卡農》,如果帕卡貝爾有人說不熟悉,那麼說起德國的著名音樂家巴赫,那就幾乎無人不知了,這位帕卡貝爾大師,便是巴赫的老師。
卡農的原意為“規則”,指複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相互模仿,即後麵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
《卡農》這首曲子,一般是用大提琴來啟奏,輔以三把小提琴間隔8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隻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隻有兩小節,重複達二十八次之多。所以這支曲子雖然給人感覺是不斷的重複回旋往複,可它優美雅致的旋律完全不讓人覺得單調,隻會越聽越覺動聽,不由自主地沉醉在小提琴重複的拉奏中。使用鋼琴來演奏《卡農》,對彈奏的人來說意味著要具備超高難度的鋼琴演奏技巧和指法。
這首《卡農》實在太過著名了,代表人類文明的標誌,曾被美國宇航署通過衛星送入太空。
已經15歲的聶子潤,此刻完全的沉浸在自己彈奏的《卡農》中,看著聶子潤華麗成熟的鋼琴彈奏技巧,一邊的鋼琴老師露出滿意的神色,而錢茹萍的臉上,卻是帶著一絲淡淡的不滿意。
一曲彈完,聶子潤長舒了一口氣,眼帶忐忑的目光看向了坐在鋼琴一旁的媽媽。練習這首卡農曲整整已經三個月了,卻始終沒有讓媽媽露出過滿意的神色,聶子潤很是糾結,強烈的自尊,好勝的性格,促使著自己一定要讓媽媽給出滿意的評價。自從這位鋼琴老師教聶子潤彈奏鋼琴以來,聶子潤超強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讓鋼琴老師讚揚不斷,早在3個月前,老師就認為自己已經沒什麼技巧可以在鋼琴上教導聶子潤的了,至於另一位學生宇航,在最初學習鋼琴一個月後,他就已經徹底放棄努力了。
反倒是錢茹萍,一直在不滿意聶子潤鋼琴聲中蘊含的依舊略顯浮躁的性格。在錢茹萍的培養計劃中,鋼琴隻是一種手段,是磨練聶子潤性格的武器,聽琴音,錢茹萍就能感覺到聶子潤的變化。的確,經過兩年的鋼琴磨練,從最初的不願意,到現在的逐漸喜歡上鋼琴,自己兒子的氣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了以前的調皮搗蛋,待人接物也越來越顯成熟。穩重,平和,內斂的性格氣質在逐漸雕刻成形,隻是性格中的那一絲連聶子潤自己都沒有發覺的浮躁,始終無法根除掉。
“難道真的是我對他的要求太高了麼........”錢茹萍微微皺眉,心裏暗暗歎道:“就再試一次吧,希望子潤能控製住骨子裏的好勝,根除掉那一絲浮躁.........”
心裏瞬間做出了決定的錢茹萍,看著聶子潤:“還是老毛病,子潤,你的鋼琴缺乏神邃,你骨子裏的好勝,讓你努力錯了方向,技巧再好也不會讓我給你一句讚揚,沒有靈魂的音樂,不是音樂。“
“嗬嗬,錢女士,您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旁的鋼琴老師突然插話到,神色中略顯激動“畢竟子潤才15歲,練習鋼琴就兩年的時間,音樂的靈魂,不是靠練習和天賦就能有的,需要時間去慢慢體悟和積累;何況,音樂的靈魂,那可是真正的大師才能有的水準!”
“哼.......要求高嗎?因為他是聶家的子孫,是開國元勳的後代,是聶國濤和錢茹萍的兒子,所以普通人的標準,不適用他!”毫無前奏的,錢茹萍瞬間強勢了起來,銳利的眼神,奪眼而出,一股冷傲的氣場片刻間布滿了整個琴房。鋼琴老師一下被怔住了,話也說不出來。
稍稍的緩和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看向坐在鋼琴前正敬畏的看著自己的聶子潤,錢茹萍緩緩開口:“知道《卡農》的由來嗎,子潤?”
聶子潤雙眼茫然地搖了搖頭。
“我說個故事給你聽聽吧!”錢茹萍輕輕歎道
帕卡貝爾,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戰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的他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鋼琴。在他們旁邊的鎮上,有一個女孩叫芭芭拉,家裏有錢有勢,芭芭拉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了帕卡貝爾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並且拒絕了很多來提親的有錢人。女孩總是害羞的,被寵大的芭芭拉始終不敢向帕卡貝爾表白,於是決定向帕卡貝爾拜師學琴,說她很熱愛音樂。帕卡貝爾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芭芭拉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從不用心在鋼琴上,遭到了帕卡貝爾一再的責罵。芭芭拉很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帕卡貝爾,希望有一天他能明白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