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第三百二十二章:亂戰(1 / 2)

宏威十七年六月十八,肖進武毫無征兆地突然放棄堅守了大半個月的廣安城,率領剩下五萬餘人,向北突圍。

被隔在外圍的北朝主力兵分三路猛攻南朝防線,為肖進武部拉扯空間。

然而這一切卻都在鍾慶淵的掌控之中。

打從一開始,鍾慶淵和盧東卿就是想要圍點打援,通過肖進武這個誘餌,將外圍的北朝主力一舉吃掉,畢其功於一役。

否則小小一座廣安城,就算有肖進武的數萬大軍,但若是鍾慶淵真的鐵了心要拿下,又怎麼可能堅持大半個月之久?

眼見肖進武果然不出所料,開始決死突圍,其他幾路人馬紛紛來援,南朝將領們頓時大喜過望,開始按照最初的計劃,按部就班地準備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就在肖進武部出城後不久,童揚的寂滅軍全軍出動,負責將肖進武部堵截在曠野上,盧東卿親率犀角軍在外圍收縮防禦,同時紮好口袋,準備迎接北朝主力進入包圍,而鍾慶淵則率領黑旗軍悉數而出,作為殲滅戰的攻堅主力,打算以最短的時間結束戰鬥。

三支武陵親軍各司其責,三位指揮使齊齊上陣,終於向北朝大軍亮出了自己最尖銳的獠牙,眼看一場能夠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決戰就在眼前。

然而,戰鬥的走向卻沒有隨著南朝的寫好的劇本來演。

先是寂滅軍由於各路人馬過於分散,導致集結困難,狙擊肖進武的包圍圈整整比計劃晚了兩個時辰,而且中間漏洞百出,讓肖進武從容地找到空隙,鑽了出去。

之後盧東卿的犀角軍在圍剿北朝援軍時出現重大失誤,好好的包圍圈裏竟然有一個四裏多寬的缺口,而負責堵住這個缺口的兩萬人馬竟然在十幾裏外的沼澤裏苦苦掙紮。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接戰的一瞬間,犀角軍才發現早在一天前就該運到戰場的三千桶火油居然還在路上,以致早已計劃好的火攻瞬間泡湯,反而被北朝大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要不是隻有區區一萬餘人的黑旗軍因為早已集結,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在危機時刻成功擊潰兩路北朝援軍,穩住了局麵,恐怕這一戰武陵親軍別說高奏凱歌,反倒要全軍覆沒。

一連串的意外給南朝諸將敲響了警鍾,鍾慶淵打完第一戰便發了一通大火,下令全軍徹查這一係列失誤的原因。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要說武陵親軍的確是勁旅,短短一個時辰,消息便如雪片一般飛到了鍾慶淵的帥帳,這時南朝諸將才驚愕地發現,原來早在戰鬥打響之前,他們的幾路大軍便早已不在預定的位置上,有些甚至南轅北轍,偏離目標七十多裏,又怎麼可能按照戰前部署準確發動進攻?

三位親軍指揮使立刻意識到後方出了問題,可是眼下並沒有時間來管這些細枝末節,因為肖進武部已經於兩個時辰前突破了犀角軍的防線,與最後一支接應的北朝援軍僅有六十裏之遙。

眼看精心謀劃的殲滅戰就要徹底破產,三位親軍主帥當機立斷,調整部署,以各路人馬以現在的位置為準,向北朝大軍發動全麵進攻。

一場十拿九穩的殲滅戰頓時變成了變數叢生的亂戰,南朝大軍手握戰場主動權,以及雄厚的戰力優勢,北朝主力則占據人數的上風,雙方都有了機會。

者出乎意料的結果自然都是徐銳一手導演的好戲。

肖進武的分兵駐守,原本就是延續了徐銳在戰前定下的“拖延時間,避免決戰”的思路。

徐銳料定南朝大軍不可能拿出一兩年時間,付出一半以上的傷亡,一個城池接一個城池地啃硬骨頭,必定會盡快逼迫北朝決戰。

為了達到這個戰略目的,南朝隻能被迫選擇分兵,控製更廣闊的戰場,以便全麵包圍肖進武所在的廣安城,對北朝戰局形成高壓態勢,逼迫北朝主力與自己決戰。

如此一來,在大勢上他們將牢牢占據戰場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

在戰術上他們也能發揮出武陵親軍超強的戰鬥力和機動性,憑借少量人馬牽扯大量北朝軍力。

然後先北朝一步完成集結,利用時間差,以優勢兵力吃掉分散在外的各路北朝大軍,用最小的代價一舉奪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