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妙計安北武(二)(1 / 3)

入夜,沂水城頭。

鍾慶淵身穿重甲,背上披著天鵝絨織成的黑色大氅,在一眾兵將的簇擁之下登高遠眺。

他身高超過兩米,魁梧至極,穿上重甲之後更是壯碩,立在城頭好似一座小山,靠近他三丈之內的沂水守軍無不心生寒意。

此人出身南朝武勳世家,今年不過二十有四,卻已經跟隨武陵王南征北戰五載有餘,是兵聖愛將,被盛讚為南朝第一少年勇將,現任黑旗軍指揮僉事,也是沂水城中三千黑旗軍的最高長官。

他身後站著一個五十來歲,身形瘦削,留著山羊胡子的文官,乃是南朝寧國公主的駙馬,沂水知府上官不達。

魏吳兩國雖然都承襲了大漢官製,也就是明朝官製,但曆久彌新,兩國對於勳貴限製等許多規製又有不同。

明朝不許宗親勳貴擔任常職,但魏吳尚未統一天下,為平衡強大的文官勢力,加強人才籠絡,允許宗親勳貴擔任實職,這才會有駙馬出任知府的情況出現。

“將軍,北朝蠻子今日攻城之勢甚怪,會不會有什麼陰謀?”

此時快要入秋,夜風微涼,上官不達裹緊了披風,在鍾慶淵身後輕聲發問。

鍾慶淵眼皮微抬,淡淡道:“無妨,今晚盯緊些便是,明日天亮有我三千黑旗掠陣,量他們也玩不出什麼花樣,等六日之後王爺的大軍一到,就是全殲敵軍之時。”

上官不達笑道:“王爺此戰一口吃掉北朝三十萬精銳,又是大功一件,將軍隨王爺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定然平步青雲,下官在此預祝將軍再添新功,官升三級,哈哈哈。”

鍾慶淵麵無表情地瞥了上官不達一眼,正色道:“此次被王爺請進甕中的皆是北朝精銳,爾等不可輕敵,要是出紕漏壞了王爺的大事,小心人頭不保!”

上官不達討了個沒趣,連忙應道:“下官一定肝腦塗地,不敢有絲毫廢弛,還請將軍放心。”

鍾慶淵點了點頭,不再多言,帶著一眾黑旗軍走下城頭。

上官不達目送他走遠,臉上的諂媚之色頓時消失不見,兩隻眼睛猶如夜梟一般陰鬱。

“呸,狗仗人勢的東西,也敢跟我堂堂駙馬這般說話,什麼南朝第一少年勇將,要不是有王爺給你撐腰,你便是連狗屎都不如!”

“大人慎言,要是被他聽見,說不定會軍法從事。”

一旁的屬官連忙小聲提醒。

上官不達卻是冷哼一聲,道:“你當我真的怕他?我妻乃是聖上親姐,就算讓他聽到又能拿我怎樣?”

說是這般說,但講到最後上官不達還是不自覺地壓低了聲音,聽得那位屬官連連搖頭。

口不對心的除了上官不達,還有鍾慶淵。

他嘴上說著無妨,其實心裏非常謹慎,北武衛攻城的怪異戰法讓他有些不安,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他可不會以為魏軍會平白無故地演一場大秀給自己欣賞。

故而原本計劃好的夜襲敵營臨時取消,就是為了保險起見,避免落入圈套,從而影響武陵王的大戰略。

他覺得反正魏軍已經入甕,早晚都是到嘴的肥肉,沒必要急於一時反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整整一晚,鍾慶淵都忙著巡視防務,檢查軍械、馬匹和後勤供應,一直到快天亮才回營休息。

可剛剛睡著沒多久,他就被門外的喧嘩吵醒。

“報,將軍,出事了!”

傳令兵在門外驚呼,鍾慶淵頓時雙目圓睜,從床上一躍而起。

“來人!”

隨著他的一聲大喝,立刻有四位軍士衝進房門,取下盔甲大氅為他穿戴,同時那位傳令兵也跟了進來,單膝跪地。

“啟稟將軍,城外魏軍趁著夜色悉數退走,僅餘一座空營!”

“什麼?!”

鍾慶淵瞳孔一縮,驚愕至極。

武陵王的大軍正在圍殲其他幾路人馬,主力趕來至少還得六日,目前馳援沂水的隻有他麾下的三千黑旗軍。

前日他未能一戰擊潰敵人,便打算拖住北武衛,等到武陵王主力到來再行決戰,要是此時讓這支偏師從容撤走,他便成了武陵王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的那塊短板,怎能讓他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