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貽誤戰機(1 / 3)

守衛森嚴的監軍營帳。

“曹公公,一切具如卑職所言,咱們這路大軍就是因為延誤了十五日,應該還沒有被完全包圍,如果當機立斷說不定還能全身而退,要是再晚可就來不及了!”

一身病服的蘇被徐方扶著,朝著監軍曹公公深深下拜。

曹公公三十七八歲,頜上無須,白白胖胖,像個和善的富家翁,與印象裏陰陽怪氣的宦官形象相去甚遠。

剛才蘇把自己分析出來的局勢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講得有理有據,字字驚心。

得知大軍傾覆在即,曹公公頓時心驚肉跳,從長長的桌案後鑽了出來,不停地踱著步子。

“你說得有理,說得有理,大軍危矣,如何是好,該如何是好?”

看他那副貪生怕死的模樣,蘇低著頭想笑不敢笑。

思前想後,蘇還是決定帶上這支魏軍一起跑路,不是他正義感爆棚,實在是他人生地不熟,又沒有現代化裝備,在到處都是潰兵的戰場上獨自逃跑與自殺沒有太大區別。

隻有借用這支魏軍掩護自己,蘇才有可能在危機重重的戰場上爭取一線生機。

隻不過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蘇現在的身份不過是個不入流的親衛佐領,又要怎麼讓大軍逃出包圍?

莫說眼下情況不明,就算他妙計在胸也得有人聽自己的才行啊。

靖武侯楊渭元是不用指望了,他雖是徐銳的義父,但在徐銳的記憶裏他和自己並不親厚,而且等級觀念極重,要是直接找他,除了被打斷腿應該不會有其他結果。

無奈之下,蘇想到了一個人,監軍曹公公。

這人雖然不懂軍略,但能因為一箭之恩,把自己從兵荒馬亂的戰場上帶回來,應該有些義氣,說不定可以成為突破口。

救兵如救火,蘇連忙讓徐方扶著他去找曹公公,這才有了現在的這一幕。

“啪”的一聲,在營帳裏來來回回轉了好幾圈之後,曹公公終於重重地跺了跺腳,白裏透紅的肥肉微微顫抖。

他轉過頭,紅著眼睛,尖聲尖氣地對蘇說道:“徐佐領,你救過咱家的命,咱家也就不拿你當外人了。

實話跟你說吧,臨行之前聖上專門交代過,要咱家多看,多聽,少說話,尤其不能幹預軍事。

咱家不懂打仗的道道,就是當好萬歲爺的眼睛盯住這幫驕兵悍將。

此事幹係太大,動輒就是掉腦袋的罪過,你雖說得在理,卻沒有站得住腳的佐證,咱家身為監軍,不得不慎重行事。

所以此事咱家最多隻能為你敲敲邊鼓,至於結果,那還得看你義父楊侯爺的定奪,希望你明白咱家的苦衷。”

蘇微微一愣,沒想到隻是因為一箭之恩,這個胖太監竟沒有絲毫推諉,把話說得如此直白,果真是個性情中人。

蘇不禁對曹公公生出了幾分好感,連忙拜謝。

“卑職替五萬將士謝過公公,您不必為難,隻要您能幫卑職說話,成與不成都看天意,中間若有任何差池,卑職自當一力擔當,不會讓公公冒險!”

曹公公深深地看了蘇一眼,點了點頭。

“小子,你有膽識,有擔當,懂規矩,最關鍵的是不惜命,就衝這一點也算得上出類拔萃,聖上曆來求賢若渴,此事若真被你料中,咱家定保你一份前程!”

蘇又是一愣,心道這曹公公雖不通軍略,收買人心倒是很有一套,事情還沒辦就開始封官許願。

“卑職願鞍前馬後,為公公效命!”

花花轎子眾人抬,蘇忙打蛇上棍,佯裝驚喜,再次拜謝。

曹公公的一張胖臉頓時有了幾分笑意,擺擺手道:“是為聖上效命!好了,軍情緊急,別的話以後再說,你先跟我來。”

說著,曹公公甩了甩錦袖,讓兩個小宦官出來領路,帶著蘇向中軍大帳行去。

中軍大帳守衛森嚴,徐銳就是靖武侯楊渭元的親衛佐領,站崗的親衛都是他的同僚。

之前聽說徐銳受傷不少人都為他擔心,但後來聽說他是為那閹狗擋了一箭,心裏就多少有些膈應,此時再看他跟著曹公公亦步亦趨,更免不了讓人覺得趨炎附勢,再看他的目光就開始複雜起來。

蘇滿腹心事,自然沒工夫理會這些人情世故,隻是默默跟著曹公公走進大帳。

大帳裏立著一張威嚴的軍案,比監軍的還要大上一圈,上麵放著一排花花綠綠的令箭,北武衛的虎首金印傲立正中。

軍案後坐著一個四十歲上下,身著錦衣,目如鷹隼的中年人,他便是徐銳的義父,大魏國正二品定國將軍,加兵部尚書銜,北武衛指揮,靖武侯楊渭元。

楊渭元乃是武勳世家出身,通韜略,卻不善武藝,看上去陰柔甚於武勇,倒像是文官而非武將。

圍著中軍大帳插著一圈軍旗,每一麵都代表著一個軍營,軍旗中間放著十幾張小幾,軍前會議剛剛結束,有幾張小幾還未收走。

其中一張小幾後還坐著一個須發花白,孔武有力的老將軍。

他姓劉名異,字弘達,乃是楊渭元的至交好友,正三品昭勇將軍,加兵部侍郎銜。

劉異在軍中資曆極老,是北武衛副將兼前鋒營主將,地位僅次於主帥楊渭元。

可此人偏偏性烈如火,極愛衝鋒陷陣,每有戰事必身先士卒,頗受士卒愛戴。

再加上他對將士嚴厲至極,凡觸犯軍法者從不容情,所以幾乎所有士卒,包括徐銳在內都對他又敬又怕。

“曹監軍去而複返所為何事啊?”

見到曹公公走進帥帳,還不等楊渭元發話,劉異便抬了抬眼皮,沒好氣地問到。

曹公公臉上閃過一絲不快,但很快便掩飾過去。

他笑眯眯地朝劉異和楊渭元拱了拱手,說道:“二位將軍正好都在,咱家剛剛聽說一事,事關大軍生死存亡,特來說與二位將軍知道,請二位將軍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