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獨我之法,金烏大唱(1 / 3)

在褫衍海做寶瓶修行中,蘇景曾領悟過‘獨獨之我’,得‘人在天地中,心懸乾坤外’真意。把自己抽離天地外再去看天地...看怎樣的天地不是關鍵所在,重點是:誰在看,怎樣看。

一切都以‘我’為主導。

得了這樣的心基心境,他再參悟‘道何在’時,所有思索都以‘心為起始,行為終末’,眼睛看世界,世界入心後折射出的是‘我當如何行以證、證我道’。可以說,從那時候起蘇景的悟道就沒了天,隻剩‘我’。

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會有什麼樣的道,這個說法再也正確不過,所以蘇景才在破無量中,先‘不理天如何,天不報我願報’,第一步有了現世報;而後再得機緣又做突破,徹悟‘天無道’。

現世報,天無道,根子上都來自這個‘獨獨之我’。

六百年前,寶瓶境時的‘獨我’隻是他的領悟,他的心境,當時他懂了一個道理,並且把這個道理納入心底,成為他悟道的思考辦法;再到今日,領悟過他自己還不曉得的‘大逍遙’後,蘇景以己身證己悟,此刻的獨獨之我已不再是他的心境,而是他的法!

真正存於身,再非虛無縹緲之思的:法。

陽三郎自高遠天地急落,看不慣蘇景那副‘勝則妄喜’的樣子,不過事關金烏修煉,他通了、她未過,得仔細問個清楚:“你閉上眼睛後,有沒感覺自己去了哪裏?”

話問得沒什麼水平,但已算得‘問道’,所以蘇景收斂了笑容...可很快他又笑了,不過再非之前那種竊竊歡喜,微笑,單純且清澈、安靜並從容:“去了哪裏?去哪裏不重要的,要緊的是我離開了這裏。陽三郎,你可能明白?”

道所在,難言傳隻可意會,蘇景的回答納蘊玄機,須得一份無欲無求的心思去思悟,奈何陽三郎貴為神物,卻是個‘野路子’的,急急躁躁的性子,沒一點思索的意思。漂亮的劍眉皺起,金衣女子不耐煩:“好好說話!”

“嗯,我也不知道去哪了。”雲山霧罩之詞沒能敷衍過去,蘇景說實話了:“入空靈,無遐思,就那麼無意中一閉眼睛,隻覺身體突然輕飄飄了,心念隨之而動,靈識探查卻一無所獲,那情形古怪得很。不過我能辨得出,不是虛空、也不是什麼真正存在的地方,當時一納悶,心境就鬆動了,我又回來了。”

即便不是誤打誤撞,蘇景也才剛剛證得此法。他進門了沒錯,可是門路沒能摸清,又哪裏指點得了同伴。

說完,蘇景又試探著問:“你說...不會有‘回不來’這種事吧。”

“這道不用擔心,從未聽說過會有‘回不來’的。”陽三郎先把定心丸給蘇景吃了,跟著又提了有關‘獨獨之我’幾問,可惜蘇景的回答要麼就是陽三郎已經知曉的,要麼就是他自己也沒弄清楚的。

其實修行事情,邁過門開就算進門,這是他的思悟、經曆、元基結合所致,所謂‘知行合一’即使如此,內中道理根本不是隨隨便便幾句話能總結出來的,入門人無法傳經門外漢最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尤其蘇景這樣才入門的情形。

陽三郎很快死心了,懶再理會蘇景,返身飛去高遠天際。

獨獨之我,並非金烏弟子修天飛仙的必須境界,隻能算作‘境外境’,就算蘇景始終不曾有過‘獨我’的領悟,照樣可以按部就班的修持、破境、飛升。不過破此一境,得此一法,無論對他將來修行、鬥戰或者煉化法術都大有補益,何況...坐擁一法之樂,還是一場好風景。

開心一陣,蘇景收心斂神,重新結坐安穩,很快再入空靈。

這次他直接閉著眼睛入定,過不多久重現‘獨我’,整個人消失在天地間...短短幾個時辰過去,突然間他摔回真實世界,長發蒼白皮肉枯老,手中靈石已被刻下第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