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儀器采數據的當兒,想跟大家說說心裏話。
首先,真的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很抱歉不能一一回複了。這一天半,我獲得的支持和關注恐怕是一生中最多了的吧(笑)。作為一個默默無聞了二十多年的普通人,我真的很開心,同時也很惶恐。因為從小到大接收到的教育不允許我不勞而獲。我什麼都沒有做,就獲得了這麼多關注與支持,讓我覺得愧對大家,也對其他默默無聞、踏實做事的科研工作者不公平。思來想去,我隻能出賣知識,來報答大家了(??????)??我盡量寫得生動有趣、簡單易懂,爭取讓每個人都能看懂哈!如果大家遇到一些沒見過的專有名詞,沒關係,別害怕,往下看就行了。
這一篇彙集了我從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參加過的所有比賽經曆,有本科生電子設計大賽、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挑戰杯(大挑)、研究生數模競賽等。其中有我個人的感悟,也有對比賽中一些注意事項的提醒。如果有想參加這些比賽的書友們,可以當個參考來看一看。這些資料還挺珍貴的,我們學校的團委老師經常邀請我去給師弟師妹做這方麵的講座。而我靠著這些經驗,也拿了不少獎學金,大三大四的時候,除了家裏給交學費,生活費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當然,過得是比較節儉的那種,家中無礦,不敢任性啊。但是那種憑自己雙手養活自己的感覺,真的很美妙。
我所在的大學是一所理工科大學,我入學的時候男女比例是七比一,其中有很多關於科創的社團,比如我就加入了一個名為“機器人工作室”的社團。為什麼選擇機器人呢?因為當年中二的我,覺得機器人太帥了!在我的意識裏,如果我能做出來一個機器人,仿佛就成了這條街上最靚的仔。
但當我真正加入“機器人工作室”以後,我震驚了。這條件也太簡陋了吧?╮(╯﹏╰)╭整個機器人工作室中,隻有一台老舊的示波器(用來看電信號的波形的)和幾把鏽跡斑斑的電烙鐵(用來把電子元器件焊接成電路板的),還有一堆不知道是什麼的破銅爛鐵,被當成一時沒辦法處置的“垃圾”堆在角落。我期待的那些高大上、帥氣逼人的機器人,一個也沒有!社團的經費也很緊張,學校撥的經費差不多是幾十個人一千塊錢這個樣子。
盡管如此,當時大二的社長,還是絞盡腦汁地想讓我們變強,經常組織一些講座,告訴我們做機器人需要學什麼知識,應該怎樣學。我們學會了用電烙鐵焊接電路板,用示波器看波形,我還動手焊了一塊51單片機的最小係統板(單片機可以理解成“單片的計算機”,是一個控製其他部分的小型電腦。51是最簡單的一款型號。有多小呢?就一塊芯片那麼大。十年前,常用的電器比如洗衣機什麼的,裏麵大多數就用的單片機)。
我們社長堅信,比賽才是學習的最快途徑,因為在巨大的比賽壓力下,任何人的注意力都是空前集中的。學了就能用,不懂馬上學,學習效率高了無數倍。於是我們工作室開展了一場內部的機器人大賽,做一種“玩具車”。這種玩具車跟普通的不一樣,需要用到紅外傳感器(可以想象成眼睛)、電機(馬達,可以想象成手和腳)和單片機(大腦)這最基本的三樣東西,能夠循著地上的黑線走來走去,叫做“巡線小車”。我估計,每一個踏入機器人圈子的童鞋,都是從“巡線小車”開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