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惦記的黃太吉登基一事,終於得到了應驗,隻是比曆史上晚了仨月,到了天聰十年的七月,才開始。
此時已經是崇禎九年的七月,按照公曆來講就是一六三六年七月了。黃太吉在盛京(今沈陽)正式登基即位,定年號為崇德,仍以盛京為國都。黃太吉建元立國,充分顯示出他將與大明朝爭奪天下的決心。自此以後,他展開了一係列攻勢,厲兵秣馬,即將與明朝伺機進行決戰。
早在崇禎九年的六月底,黃太吉便派遣大軍,由阿濟格率領,不下十萬的後金軍隊,自喜峰口攻入長城,於延慶集結。隨後阿濟格率部深入京畿,攻城略地。
七月初八,軍攻下昌平,再攻西山受挫後,轉而南下良鄉。十六日,攻下寶坻,二十二日,又下定興,然而攻入房山。
麵對危急形勢,崇禎帝及其大臣們幾乎是沒有招架之力。後金兵犯邊的消息傳來時,崇禎帝首先任命太監分守各關隘。至於為什麼不用大臣而用太監拒敵的原因,崇禎帝的解釋是太監動作利索,赴任速度要比大臣快得多。
偌大的一個王朝國家,竟然要依靠閹人,何其不幸?
隨著戰局的發展,崇禎帝除了急命各地邊兵火速入衛外,似乎拿不出什麼辦法來。
而這個時候,已經改號為後金軍的後金軍隊,直接攻到房山後,京師戒嚴,一鬥米的價格已經漲到了三百錢,立即使得人心大亂。
崇禎帝召見大臣,希望能議出個辦法來。大臣們仍然是陳詞濫調,老生常談。看的崇禎帝是嗚呼哀哉心有戚戚然。這幫子大臣,除了為背後的利益而給自己施加壓力外,還能幹些什麼?到了這時,他竟然想起了前段時間風頭十足的範進來。
這範進遇到的陣仗,似乎從來就沒有輸過,不過一員武將如何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崇禎帝還是不抱有任何的希望的。
阿濟格一路勢如破竹,連破房山、安肅(今河北徐水),攻大城。至八月,攻入文安、永後金,分攻諸縣,先後進攻漷縣、遂安、雄縣,然後攻香河,進河西務,還涿州,克順義。再繞到京城東北,至懷柔、大安,西陷西和,分兵屯密雲、平穀,再返回雄縣,向北侵擾。直至九月初一日,才從冷口出塞。有意思的是,他在出塞前還在塞上樹了一塊柏木,上麵寫道:“各官免送!”
此次後金兵入關,連陷12城,大小50餘戰,京畿損失慘重。除少數將領外,明朝各處戰將幾乎沒有組織起像樣的反擊。仗打成了這種樣子,也實在沒有什麼好敘功論賞的,但崇禎帝卻仍要獎賞,不過受賞的主要是太監,依次是:太監曹化淳因進馬賜彩幣;太監曹化淳、張國元因守衛京師有功蔭指揮僉事,各世襲;太監高起潛弟蔭錦衣衛中所百戶世襲,等等。仗打到這種份上,不知還有何功可敘?!
吉州商館這條暗線,將以上的各個“功績”以及朝廷的“封賞”還原給了範進,坐鎮青島的範進看著這些情報,差點兒沒笑出眼淚。知道大明已經爛了,但是竟然爛到如此的程度,還是大大的讓他吃驚。這大明還能不能撐到崇禎十七年?範進心裏不禁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朝廷那邊依然沒有閑著,目前張鳳翼已經處於彌留之際,宣大的總督還空著。這兵部尚書、宣大總督自然不能久缺,崇禎帝便破例把在家守製的楊嗣昌調來任兵部尚書,又任命剛從湖廣前線趕來勤王的盧象升為宣大總督,負責守邊。隻是這個時候的盧象升還沒有趕到,隻能先把任命發了下去。
範進隨便看了幾眼最近的情報,便把它揉作一團,再也提不起興致。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來做,沒必要在這裏為崇禎帝費心。
作為範進真正的主基地,青島曆經幾年的建設,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要塞。不光是海岸邊雄壯的海岸堡壘,範進按照前世的記憶,早就將所屬的萊西縣、膠州、平度州、膠南等地完完全全的抓在了手裏,在與青州、萊州、登州三個接壤的方向,築有堅固的兵營和堡寨。
範進將這整個的一片區域完全納入了他的勢力範圍,至於當地的士族和文人勢力,也用明的暗的方式,統統的“請”了出來。就算是不願意出來的,也會有莫名的盜匪、山賊光顧,逼著他們出來。
在這些堡寨和兵營附近,則都是按照範進的規劃形成的村鎮和農場。
民以食為天,範進雖然不喜歡那些文人士子,但是轄地百姓們的吃食還是需要考慮的。更兼有越來越多的流民湧入青島,讓範進的糧倉為之一空。
吉州島和高麗、倭國的出產雖然還夠豐富,但是誰也不知道隨著流民越來越多,範進又不停的發動著征戰,這糧食還能夠吃多久?
不過農田也好,堡寨也好,都是長樂軍仔仔細細的丈量土地,又合理規劃好了的。現在範進的“膠東學院”已經有了畢業上崗的速成人才,配合著各地招攬的落魄書生,已經勉強夠用了。隻是轄地東一塊、西一塊的,大部分都被廣袤的大海所限製,所以範進隻能無奈的征夠一部分人,再徹底的占有那一塊地方。比如現在的遼東,雖然占了複州和金州,把遼東和遼南的一部分完全割據下來,但是也無力進行更多的征伐,管理人才更是跟不上趟,“膠東學院”出來的學員,大部分都去這裏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