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狼穀之策,青龍顯威(1 / 3)

楊凡看著肩上的信鴿,隨後便將手中的紙張打開,紙上一行字。

“王都已亂,王令下達。”

僅僅八字,卻是讓楊凡精神大振,這意味著他的計策成功一半。

此刻的他正位於高句麗境內一處峽穀的山道間,這處峽穀名為狼穀,是高句麗南下樂浪最近途徑的必經之地。

而他身後緊跟著的則是扶蘇八千精銳步卒,這是他扶蘇現在的家底。

此戰無論勝負,他都要保住這份家底。

所以,三日死守,奇襲王都,這是他於那樂浪郡郡守所許下的“騙局”,對此楊凡是有些愧疚。

但此刻他身處於狼穀,真的見到這狼穀地勢,他心中原本不定的想法卻是堅定無比,若於此地設伏,可大勝。

狼穀地勢,長千米,兩側山崖高三十餘米,中間山道崎嶇難行,最為關鍵的是此地林木眾多,可火攻,最為關鍵的是狼穀是高句麗南下之路,亦是高句麗北歸之路,同樣也是高句麗大軍埋骨之地。

三日奇襲王都,他是在欺樂浪郡守不知高句麗如今情勢如何。

多日之前,他與趙雲兩部奇襲高句麗,當時高句麗王都為了戒備,就召集五萬之數守軍鎮守王都守城,且那是高句麗王都。

他楊凡是打過勝仗,略通一些統帥之術了;可他不是霸王,做不到以千人破萬人守城的壯舉,即使能行,他也不會去做,那對他無利。

高句麗一戰,他要做的就是將北疆攪渾,若是代價是他扶蘇新軍毀於一旦,那他縱然破了高句麗王都,也是慘敗。

所謂三日死守,奇襲王都,圍魏救趙,實則卻是一場建立在這狼穀的驚天騙局。

關於高句麗地勢早在年前,他就有所研究,對於狼穀他也是聽過一次,當時隻是初聞,沒有深入了解,如今親自見到,卻是不得不感慨,此地絕妙。

在這次高句麗南下時,最初他所想的的確是支援兩郡,抗敵於外,可當他路徑一處山地時,許是奇思妙想,許是天意如此,靈機一閃後,他是想到了這狼穀。

加之當時他又得知那公孫度領五萬大軍北上支援。

當時,他的腦海裏就閃過無數想法。

公孫度北上,他可以理解,但領兵五萬?豁出遼東家底北上支援?如此驚人之舉,他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打壓自己。

那他如果要打壓自己,他又會如何做呢?

無非就是爭權奪功,以官職欺他壓他,令自己不得不聽其號令,北疆之戰,讓自己邊緣化,由其主導,加上此時白馬不出,此戰就是他一人獨掌兵權。

可公孫度真要是如此做了,自己又能如何反抗?

人家是兩千旦大郡守,麾下遼東十萬,他扶蘇縣令,扶蘇撐死萬人,短時間內他隻得忍著。

而且,即使此刻他領八千步卒支援兩郡,又能如何,最多最多也就是與公孫度一起平分了抗敵功勞。

山地,狼穀,公孫度五萬大軍,爭權奪利,壓製,支援,白馬不出。

這一個個念頭,融在一起,彙在一起,終是讓楊凡想出了一個極度瘋狂的戰略。

如果說,他不去兩郡支援,而是繞路在一處絕佳的埋伏之地,伏擊高句麗,這樣可行嗎?

起初楊凡隻是想到這個想法就將之否了,可當其得知高句麗領兵南下的人依舊是高左,這高句麗王子後,這個讓他認為極度瘋狂的念頭,卻是有了可以實現的機會。

尤其是近幾日,北部孫玄、趙雲襲擊高句麗村落的頻率越發的頻繁,屠村之舉也已發生。

若是讓那高句麗王得知,公孫白馬即將領白馬義從奇襲高句麗王都,他會如何?

還能放任自家權勢滔天的兒子,領大軍在外?

加之其國內北部如今動亂,他能一直當做聾子瞎子,不予理睬?

他不能,也不敢不以為是,前有東部鮮卑王庭被白馬義從焚毀在前,加之白馬義從鎮壓北地多年,這些異族對於公孫瓚的畏懼不是說著玩的。

一旦當其得知白馬奇襲,其心必亂,加之此時國內大軍由自己兒子掌管在外,他即使被白馬殺了,這高句麗依舊有下任王。

於情於理,高句麗王都會下令撤兵。

而自己,再借樂浪郡郡守告知公孫度,自己“奇襲王都”,若公孫度心急追擊,而自己則是領著麾下八千步卒蹲守在這狼穀,當高句麗大軍退至此地,進行火燒狼穀進行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