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南邊境的開拓基本完成,秦王嬴高及朝廷上下,都自然地將目光投降大秦的最後一塊邊疆地區——東北方向。
此時東部戰區元帥韓信,也正按照秦王的“四角戰略”,正在為大秦疆域版圖,解決最後一個角。
在協助北部戰區攻滅了匈奴的左翼,俘虜了左賢王, 促使冒頓匈奴歸降後;韓信收軍,將兵鋒直指東北地區的老對手——衛滿和朝鮮。
利用整軍的空檔,韓信分別向東胡、扶餘和肅慎部,伸出了和平的橄欖枝,勸其審時度勢,及時歸降。
恐懼於韓信在對匈奴一戰的表現,三大部落自思難以匹敵, 於是, 步匈奴的後塵,甘願臣服大秦,做為藩屬。
秦王照例準許,封東胡首領、扶餘首領和肅慎首領繼續為所部之主,王室成員和貴族的稱號和地位不變。
東胡、扶餘和肅慎尊大秦為宗主國。三大部族首領每年入朝覲見天子,歲歲納貢,在其之後的繼任者就位,需要天朝追認冊封。
至此,東北地區,僅剩下衛滿殘餘勢力和萁準朝鮮尚未屈服。
正當韓信準備對衛滿用兵之際,卻傳來了一個令韓信欣慰的消息。
衛滿將萁準的朝鮮霸占了。
原來,自衛滿在襄平一戰敗逃後,一直向東,渡過浿(pèi)水(鴨綠江),逃到了萁準的朝鮮。
朝鮮王萁準早就欣賞衛滿,曾多次相邀加入,此次見衛滿兵敗來投,自然大喜。
雖然衛滿僅僅帶來一千殘軍,但萁準依舊給予了衛滿隆重的待遇。拜衛滿為博士, 賜給其象征榮譽和地位的圭。又將朝鮮的西部方圓五百多裏的地方,封給了衛滿。
朝鮮王萁準的目的很明確,希望通過衛滿及其部屬,來為他守護西部邊境。
衛滿暫時安定了下來。
衛滿向朝鮮王萁準申請回到封地,以封地為依托,不斷招引秦人流民,為朝鮮王鞏固西境邊防。
朝鮮王萁準準許,並給了衛滿一些軍費。
但令萁準沒想到的是,他不僅引狼入室,而且衛滿這人的野心,豈是五百裏封地能滿足得了的。
衛滿心想:原來我曾擁有燕國,不曾想被韓信所敗,兒子衛蒙也為此送了命,自己不得已逃到了這裏。如果就這樣終老,那絕不是我衛滿的性格。
既然已經到了這裏,索性就依靠這裏做件大事。幹脆將這個萁準取而代之,雖然這個地方不大, 但好歹是塊肉。關鍵是,這個萁準看起來比較好騙。
於是, 衛滿開始一步步實施他的計劃。
雖然是逃亡, 但衛滿的手下還有一千多人。衛滿就依次為基礎,廣泛招攬秦人,擴充隊伍,很快就發展到五千人。
衛滿將這些人組建成自己的近衛軍,日夜加以訓練,等待時機。
不久,秦王收服匈奴,又拿下的西域的消息傳來,衛滿覺得時機已到,就派使臣對朝鮮王萁準說:
“秦軍征服匈奴後,派了十路人馬,共十萬大軍要來消滅朝鮮。”
“為了保駕勤王,我申請立即帶軍隊到國都去保護您。”
朝鮮王萁準對衛滿一直很信任,不知是計,又加上他是個膽小鬼,一聽說秦軍來了,內心早已慌得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