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國建國之期,皇權坐落於北,而南方名義上雖歸屬朝堂,但南方江湖勢力龐大,根深蒂固。
若說這江湖勢力控製之下,烏煙瘴氣,百姓反抗,那朝廷倒是有多個可出兵的理由,可偏偏在江南地區,百姓和樂,經濟繁榮,其景之安和堪比國都。
皇帝與朝廷眾臣雖深憂,卻也不願出兵破壞這和平之景,畢竟兩方勢力相當,一出兵必定哀嚎遍野,繁華不再,那更得不償失了。
既然不可以戰爭的方式解決,那就隻能選擇和平之法。
第一代襄帝便建立了一僅聽皇帝調遣的暗線組織,號玄夜,暗地之中與江湖頭領密切往來,以示友好。
但願江湖頭領——遼淵閣態度曖味,不起兵反抗,也沒有明確表示出要歸順。
朝廷眾臣表示:頭疼,頭疼,,頭疼啊!!!
但遼淵閣也沒有做什麼意圖謀反的事,眾朝臣就算給愁地咬帕子,也隻能憋屈的把這愁往肚子裏咽。
既然這事一時半會還不能夠有著落,朝廷也不能夠閑著,幹等這事兒。趁著這空,皇帝及重臣把強國富民這事提上了日程。
上達皇帝下至百姓,無論在職位,隻要是個北方的人,個個都同心同力,腦海裏都根植以實力碾壓式把南方“搶”回來的思想。
其意誌之堅定,讓人不禁咂舌。
挺不錯一國呀!
不對!挺不錯半國呀!
南方人先是對北方的行動不屑一顧,甚至成天搬著凳子,捧著一碗瓜子,聽說書人講述北方埋頭苦幹的事跡,邊聽邊笑。
直到北方清除了改朝換代留下的後患,經濟蒸蒸日上,南方人才開始緊張起來。
皇室就是打算實力碾壓我們這邊的江湖勢力,壓迫我們這江湖勢力散了呀!
不行!怎麼可以!南方是江湖勢力管理,沒有那麼多規矩,要讓那皇帝的手給完全握住了這南方地區,那還得了!
他們這些生在南方,長在南方的人,從小到老的,都鬆散慣了,要是被那些規規矩矩鎖著了,那都能當場去世了!
不行!
絕對不行!
絕對不能被北方給比了下去!!!
要是給實力碾壓了,他們南方人的麵子何存啊!!!
事關麵子,不能不防!!!
於是南方人也擼起袖子,開始了他們的奮鬥生活。
北方的看到了,又拚了一把火,但南方這些江湖人雖然鬆散慣了,但團結起來,也絲毫不比北方差。
就這麼一場,為了麵子而鬥起來的鬥爭……
眾朝臣和皇帝:這樣大國上下的經濟都漲了起來,繁榮了······好像也不賴的怎麼說······?
鑒於遼淵閣那邊有玄夜在盯著,而遼淵閣也暫時沒有什麼謀逆舉動,眾朝臣便放開了手去搞經濟。北方在皇城的掌管之下,律法嚴明,各種行業的活動本就井井有條,況且朝堂勢力遍布各地,各個能在朝堂上站穩跟腳的都是頭腦精明之人,便各自在自己所管轄的區域發展各種行業,成果甚好。而南方一向是懶散狀態,而今團結起來,各搞各業,不過分拘謹,也不鬆懈。南方出產的各種商產不僅有國人所需要的,也有海外需求的,於是南方人不僅搞起了國外經濟,還大力對外出口產品,收入也是很不錯。
直至先帝駕崩,新皇即位,玄夜與遼淵閣也先後易主,一時之間,風雲變幻,三方重大勢力都由年輕者掌握,是一場屬於後起之秀之間的硝煙。
新皇即位,亦把國家治理的整整有條,無論是手握大權的重臣,亦或是同有皇家血脈的王親貴族,都俯首稱臣,沒有任何篡位之心。百姓對與這個新上位的皇帝,也無不稱讚,可見其深得人心。
玄夜新首領,雖年紀不大,卻有一身精湛武藝,也能穩穩的壓住一眾部下,就算這玄夜之中有比他資質更老的人,也是對他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