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危機紀元1-4年,程心】(3)(3 / 3)

“隻送大腦。”他說。

《時間之外的往事》(節選)

火龍出水、連發弩和階梯計劃

在中國明朝曾經出現過這樣一種武器,由一個內裝多枚小火箭的母箭(火龍)和母箭身上的助推火箭組成。這種武器從海麵發『射』,助推火箭將母箭推離水麵貼水飛行,母箭則在飛行中『射』出內置的小火箭。另外,古代戰爭中還出現過連發弓箭,東西方都有記載,中國的記載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

以上兩種武器都是把落後的技術以先進的方式組合起來,試圖產生貌似超越時代的能力。

現在回望危機紀元之初的階梯計劃,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試圖用當時的落後技術把一個很輕的載荷推進到光速的百分之一,這樣的宇航速度本來需要一個半世紀後的技術才能實現。

這時人類的探測器已經飛出太陽係,並且能夠使探測器在海王星的衛星上著陸,所以在航線的推進段上布放核彈的技術是比較成熟的。困難的是控製飛行器航線與每枚核彈精確交錯,以及核彈的起爆控製。

每枚核彈必須在輻『射』帆剛剛飛越它時起爆,距離由三千米至十千米不等,依核彈的爆炸當量而定。隨著帆的速度增加,所需的控製精度越來越高,但即使帆的速度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控製精度也在納秒級以上,以當時的技術,經過努力還是可以做到的。

飛行器本身沒有任何動力,它的航行方向完全由核彈的爆炸位置進行控製,航線上的每枚核彈都帶有位置控製發動機,在帆到來之前精確定位,在交錯時兩者相距隻有幾百米,調整這個距離就可使爆炸推力與帆形成不同的角度,進而控製飛行器的航向。

輻『射』帆是軟『性』薄膜,隻能把有效荷載用帆索拖曳在後方,這使得整個飛行器看起來像一個沿航行方向橫放的巨大的降落傘,按當量不同,核爆在傘後三千米至十千米處發生。為避免核爆輻『射』對太空艙的影響,帆索很長,使太空艙盡量向後靠,這個距離長達五百千米,太空艙表麵由蒸發降溫材料覆蓋,在每次核爆中不斷蒸發,在降溫的同時不斷降低自身重量。

這個超級降落傘如果降落到地球上,其下墜物接觸地麵時,傘本身還在五百千米高的太空。那幾根帆索將用納米材料“飛刃”製成,隻有蛛絲的十分之一粗,肉眼不可見,一百千米的重量隻有八克,但強度足以在加速時拖動太空艙,且不會被核輻『射』切斷。

……

火龍出水和連發弩沒能發揮兩級導彈和機關槍的作用,同樣,階梯計劃也難以把人類帶入宇航新時代,它隻是用當時的技術所進行的孤注一擲的努力。

“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的集群發『射』已經進行了半個小時,之前發『射』的六枚導彈的尾跡重合在一起,浸透了月光,像一條銀『色』的天國之路。這以後每隔五分鍾,就有一團火球沿著這架銀橋升上高空,周圍的樹影和人影在它的光芒中像秒針一般走動。首批將發『射』三十枚導彈,將三百顆核彈頭送入地球軌道,它們的當量從五十萬到二百五十萬噸級不等。與此同時,在俄羅斯和中國,“白楊”和“東風”導彈也在不間斷地發『射』中。這很像世界末日的景象,但程心專業的眼光從這條天國之路盡頭的彎曲度看出,這不是洲際攻擊軌道,而是太空發『射』軌道。那些本來可能致幾億人死亡的東西,現在一去不回了,用它們那巨大的能量去把那片羽『毛』推進到光速的百分之一。

程心仰望天空熱淚盈眶,每次發『射』的光芒都使她的淚花格外晶瑩。她在心中一次次對自己說:即使隻做到這一步,階梯計劃也值了。

但旁邊的兩個男人,維德和瓦季姆卻對這壯麗的景象無動於衷,甚至懶得抬頭看,隻是抽著煙冷漠地談論著什麼,程心知道他們談話的內容。

階梯計劃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