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那塊包牛肉的布,是製作航天服的材料,為了使模擬更接近真實,布做成了夾層,在其中放置了保溫海綿和塑膠管道等物。
章北海把剩下的三十二發隕石子彈小心地收起來,走出地下室,去做進入太空的準備。
章北海懸浮在距黃河空間站五公裏的太空中,這個車輪形狀的空間站是太空電梯的一部分,位於電梯終點上方三百公裏處,是作為電梯的平衡配重物建造的[33],是目前太空中規模最大的人造物體,裏麵可以常駐上千人。
以太空電梯為圓心,在半徑五百公裏的範圍內還有其他太空的設施,規模都比黃河站小許多,它們零星地散落著,像美國西部開發初期大草原上的遊牧帳篷,這是人類大規模進入太空的前奏。其中剛剛開始建造的太空船塢是規模最大的,其體積可能是黃河站的十倍,但目前隻搭起了一個施工框架,像一副巨獸的骨骼;在距章北海八十公裏的遠處,有一個獨立的空間站,規模隻有黃河站的五分之一,那是太空軍在同步軌道上建立的第一個基地,章北海就是從那裏飛來的。現在,他已經同增援未來第一特遣隊的其他成員在那裏生活和工作了三個月,其間隻返回過地麵一次。
在一號基地中,章北海一直在等待機會,現在機會出現了:航天係統在黃河站召開一次高層工作會議,他要消滅的三個目標都是與會者。黃河空間站投入使用後,航天係統的許多會議都在其中召開,好像是要彌補以前從事航天事業的人大都沒機會進入太空的遺憾。
在從一號基地飛出前,章北海把航天服上的定位單元留在了基地中自己的艙室內,這樣,一號基地的監測係統不會知道他已經離開基地,他的這次外出不會留下任何記錄。用航天服上的小型噴『射』推進器,他在太空飛行了八十公裏,來到了這個早已選定的位置,靜靜地等待著。
章北海知道,現在會議已經結束,他在等待著全體與會者出來照相。
這是一個慣例,每次會議結束,與會者都要到太空中拍合影。一般來說,拍照應該是逆著陽光的,因為這樣才能把作為背景的空間站拍清楚,在拍照時,合影的每個人需要把航天頭盔麵罩調成透明的,以便從麵罩中『露』出臉來,這時如果太陽在正空,強烈的陽光會使人睜不開眼,同時也會使頭盔內部很快就熱得難受,所以,拍合影的時間最好是在太陽從地球邊緣升起或落下的時刻。在同步軌道上,日出和日落也是每二十四小時各一次,隻是夜的時間很短,章北海現在在等著日落。
他知道,黃河站的監測係統肯定能檢測到自己的存在,但這不會引起任何注意。在這片太空開發的起源地,散落著大量的建築材料,包括待用的和廢棄的,還有更多的垃圾,這些飄浮物中,有很多大小與人體相當。另外,太空電梯與周圍太空設施的關係就像大城市與周圍的村莊,後者的供給完全來自於前者,兩者間有著繁忙的交通。隨著對太空環境的適應,人們漸漸習慣了隻身穿行於太空中,這時,航天服就像太空自行車,噴『射』推進器可以使它的時速達到五百公裏,在電梯周圍幾百公裏範圍內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現在,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穿著航天服在電梯和周圍的空間站之間飛行。
但此時,在章北海的感覺中,周圍的太空是十分空曠的,除了地球——在同步軌道上已經可以看到完整的球形——和將要在其邊緣落下的太陽,其他的方向都是漆黑的深淵,無數星星似乎隻是閃亮的塵埃,改變不了宇宙的空虛。他知道,航天服中的生命維持係統隻能維持十二個小時,在此之前,他必須回到八十公裏外的一號基地中去,雖然現在它看上去隻是遠方太空深淵上一個幾乎沒有形狀的點。而一號基地本身,如果離開了太空電梯這條臍帶,也生存不了太長的時間。但此時,他飄浮在這廣大的虛空中,在感覺上已經斬斷了與下麵那個藍『色』世界的聯係,感覺自己就是宇宙中的一個獨立的存在,不依附於任何世界,腳下沒有大地,四周隻有空間,同地球、太陽和銀河係一樣懸浮於宇宙中,沒有從哪裏來,也沒有到哪裏去,隻是存在著,他喜歡這種感覺。
他甚至想到,父親的在天之靈可能也是這種感覺。
這時,太陽開始接觸地球的邊緣了
章北海舉起一隻手,航天服手套中握著一個瞄準鏡,他用這東西當望遠鏡觀察著十公裏外黃河站的一個出口,看到在寬大的弧形金屬外壁上,圓形密封門仍緊閉著。
他扭頭看看太陽,它已經沉下去一半,成了地球的一枚光芒四『射』的戒指。
再通過瞄準鏡遠望黃河站,章北海看到出口旁邊的標誌燈由紅變綠,表示後麵過渡艙中的空氣已經抽空。緊接著,出口滑開了,一群穿著白『色』航天服的身影魚貫而出,有三十人左右。他們集體向外飛行,投在黃河站外壁上的影子越來越大,他們需飛出一段距離,才能把背景上的空間站拍全。很快,所有人都減速停了下來,在攝影師的指揮下開始在失重環境下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