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第五十八章 一鼓作氣(2 / 2)

劉繼祖現在在這個距離已經能準確射中靶心了,他射箭的速度比對方稍快,哨音剛過,一支箭就離弦而去,對麵一個人應聲倒地,捂著傷口,躺在地上不住哀嚎,引得周圍的人一陣騷動。後麵那個帶頭的大聲發令製止,並讓人將中箭的人拖到後麵,以免他妨礙別人。這些人才停止了慌亂開始回擊,兩邊的箭雨又一次襲來。

龍長老和吳倫一手用盾牌護住三人大部分身體,另一隻手用劍撥打其餘零星箭杆,這些箭力量和準度都一般,防護起來很容易。這些人的箭法和劉繼祖也沒法比,一看就是臨時使用的,缺乏訓練,不僅缺乏準度,而且有些射過來的箭居然連木門都釘不住。再加上劉繼祖精準的回擊對這些人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壓力,讓他們射擊的準度變得更差,很多箭根本都不用理會。

劉繼祖則很快調整好呼吸,進入了狀態,他前後開弓,克服了開始時的不適應,慢慢他的動作變得流暢起來。取箭、扣弦、開弓、瞄準、鬆弦,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幾乎是箭無虛發。

箭雨漸漸稀疏,終於停了下來,兩邊的人箭都射完了,已經躺倒了一大片,後麵也沒有人來拖他們了。

而劉繼祖的六十支箭以及他周圍能撿到的箭也都射完了。這麼密集快速地射擊十分費力,即使對劉繼祖這麼強壯的人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這時他的雙臂已有些酸疼,這要是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眼見對方停止射箭了,龍長老給他遞了個眼色。他放下弓,插進弓袋,和箭囊一塊兒取了下來,丟到了地上,好減輕點負重。然後他一邊朝如風走去,一邊攥攥拳,活動活動酸脹的手臂和脖子,一步步來到車後。

劉繼祖解下韁繩,將如風從樹林裏拉了出來。如風運氣不錯,隻有一支箭在拋射時射中了馬鞍,如風一點傷都沒受,也沒有被外麵影響,還在悠閑地吃草。劉繼祖翻身上了馬,將鐵槍抄在了手裏,一邊驅馬向前衝去,一邊想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的馬戰,不知道師祖這槍法的威力如何,今天可以印證一下了。

一百多步的距離,對於騎馬來說一眨眼就到了。對方的弓箭手被射倒了一半多,有些傷重的已經死了,剩下受傷的互相攙扶著在朝後麵撤。餘下沒受傷的那些見劉繼祖騎馬衝了過來,都從肋下抽出了單刀,主動迎了過來。

劉繼祖見了,就知道這些人沒有和騎兵交過手,沒什麼見識,連長兵器都沒準備。

雙方很快就交上了手,果然如劉繼祖的判斷,劉繼祖借著馬的力量與速度,施展起了槍法,幾乎是一槍一個。那些人見鐵槍朝自己刺來,有的想躲,有的想用刀去隔檔,但都不管用。閃身躲避的那些速度太慢,沒有劉繼祖的鐵槍快,全被劉繼祖的槍跟著點在後背或身體側麵。而用刀格擋的那些,他們那點力量根本無法對抗劉繼祖的鐵槍,頂多把槍隔得稍微偏離了一點位置,槍還是刺在他們身體的正麵。

幾個照麵過後,劉繼祖已經摸清了他們的大概實力,這些人就是些會點招式的武士,還是比較差的那種。劉繼祖正好拿這夥人試槍,他要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感受實戰中如何更好地發揮出槍的威力。直到真的交上手後劉繼祖才真正體會到點到為止的練習是一回事,殺人見血的戰鬥是另外一回事。怪不得師祖要去找土匪強盜試槍,感覺還真不一樣。練習時招式都是假裝與敵人在打鬥,與長老們對打也不可能真的傷害對方。但這時可不一樣,這是真刀真槍的打。槍頭刺入肉體是什麼感覺?穿著甲的和沒穿甲的區別是什麼?刺入身體不同部位有什麼區別?阻力有多大?用多大的力即可?刺那裏最致命?刺那裏最省力?刺哪裏會被卡住?怎樣拔槍最好?……

找到這一係列問題的答案,都需要真實的實踐感受才行,別人無法告訴你,而且即使說了也沒用,甚至擊殺動物都無法替代殺人帶來的那種感受。槍法如此,刀法、劍法、拳法同樣如此,都需要這樣的摸索,才能從武技變成殺人技。但這種方法實在是太血腥、太殘酷了,怪不得古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呢!

隻見劉繼祖不停地戳刺劈掃,每一次刺中敵人,抽出鐵槍,就是一蓬血花,血花還未落地,第二蓬血花又已綻放。

開始時,那些人還能向劉繼祖揮幾下刀,到後麵就是劉繼祖單方麵對他們的屠殺,隻是幾分鍾的事,前路沒有被箭射中的那些人,除了幾個有眼力的見勢不妙跑掉了,其餘的全部被劉繼祖刺死了。這個時間,還是因為劉繼祖在有意體會槍法,用時較多,否則速度會更快。

後麵帶頭的那個見了,早已經嚇得麵如土色,他慌忙翻身上馬,差點從馬上掉下來,然後撥轉馬頭想往後逃。

但劉繼祖雙腿一催馬,人就到了他後麵,槍一遞,就從那人的後心直刺到胸前,槍出人落地。劉繼祖沒有一刻猶豫停留,撥轉馬頭就朝後路奔去,他想趕快去幫吳倫和龍長老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