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五十二章 未雨綢繆(1 / 2)

劉繼祖這時正跟著吳倫在鎮上買兵器。

下午的鎮子比較冷清,人不多。

他們徑直來到了武器鋪,鋪子很寬敞,沒有客人,裏麵貨架林立,擺滿了各種兵器。

客人雖然沒有,但裏麵卻有好幾個執事在值班,見有生意上門,一個中年執事立即熱情地迎了上來招呼,“兩位需要什麼兵器,我們這裏的兵器種類齊全,什麼類別的兵器都有!”

“我們想要唐刀和長槍。”

那執事先領著兩人來到了一處櫃台,“兩位想看什麼價位的?”

劉繼祖問道:“都有什麼價位的?”

那執事笑答:“唐刀做工繁瑣複雜,造價很貴,本朝軍隊沒有裝備,現在打造方法失傳,數量已經很少了。又因為這種刀多用於戰場,看著也不夠威風,江湖中人用的不多,咱們這裏也不多。我們這些存貨都是前朝傳下來的呢,都快成古董了,其他地方估計都找不著了,甚是珍貴,最便宜的都要四十兩銀子一把。”

劉繼祖聽得牙疼,心想一把刀就要四十兩,軍隊哪裏裝備得起,他又隨口問道:“現在真的沒人能造嗎?”

那執事居然甚是博學,“據我所知,本朝會打造唐刀的本就屈指可數,再加上周朝是承繼自唐,打造唐刀犯忌諱!朝廷一禁止,就是會打也不敢打了。倒是那東瀛,對大唐心向往之,對唐刀也甚是喜愛,反而繼承了去,倒有發揚光大之勢。”

劉繼祖沒想到一句閑言居然招來這麼一大段話,連忙打住,“既然不多,那您有幾把就都拿出來看看吧!”

執事從櫃台下麵抱出來四個黑色塗漆的匣子,上麵都落滿了灰,估計很長時間都沒人來買這個了。那執事見了不好意思,連忙用袖子把上麵的灰抹去,然後一個個打開匣蓋給吳倫和劉繼祖看。

隻見每個匣子裏都放著一把樣式古樸,做工精致的刀。在劉繼祖看來,外形很像日本刀,但卻更直,劉繼祖拿出了一把,拿著刀柄輕輕往外抽,居然抽不出來。

執事指了指刀鞘旁一個黃銅按鈕。

劉繼祖輕輕一按,刀居然自己彈了一小截出來,劉繼祖這才慢慢把刀抽了出來,雖然已經很久沒有擦拭,但因為刀身上塗了油,因此依然是寒光閃閃,鋒利異常,還給人一種攝人心魄的感覺。

劉繼祖問道:“這刀怎麼感覺和一般的刀不一樣?”

那執事聽了,肅然起敬起來,笑道:“您的感覺可夠敏銳的,一般人可覺察不到這個!感覺不同,是因為這些刀都是上過戰場的,見過血殺過很多人,因此有煞氣,跟那些普通的刀劍可不一樣!而且從刀的材質、做工、裝飾來看,這幾把刀都不是普通士兵能使用的,應該都是將官用的,當然要貴些。”

劉繼祖又換了一把,同樣是做工精美,鋒利異常,吳倫也看了另外兩把,覺著都很好,劉繼祖就問價錢。

那執事指著四個匣子道:“這四把刀是一起收上來的,已經放著好多年了,我聽老長老說過,這些刀是賣刀那人是親自背來這裏,說是祖上傳下來的,非要賣給我們。我們根本不想要,因為大周建國時收繳過唐刀,那會兒雖然沒有建國初期查禁的嚴,但還是違禁品,不好賣。但那賣刀人說這刀已經被人看到過,要是拿回去,肯定會被收走毀掉,況且藏著也發揮不出它們的價值,因此他才想把刀賣給書院。

他知道官府管不到咱們這裏,放到這裏刀才安全,而舍得花大價錢買這種刀的,一定是懂刀之人,會好好珍惜它們。那會兒負責這裏的長老被感動了,又因為這刀確是好東西,一時心軟,就收了,誰知道放到了現在,一直賣不掉,已經快一百年了。那會兒給定的價,短的兩把沒把四十兩,長的兩把沒把五十兩。

兩位可聽清楚了,這是一百年前定的價,現在銀子早就不值錢了,那會兒一畝地才二兩銀子,現在咱們山下要二十兩,我們可一直沒漲價。而且當時收刀的時候也因為是違禁品,因此價格壓得很低。而買刀人也隻是想保住這些刀,並不指望它們賣多高的價錢。所以我們定價也不好定太高,定太高就更賣不出去了,因此這個價格遠不是它們的真實價值。更何況,現在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大周立國多年,禁令也解了,買了決不會吃虧!”

這執事業務熟練,口若懸河,說的還頭頭是道。

劉繼祖想還還價,那執事卻一文不讓,於是問道:“要是一起買,能便宜些嗎?”

執事一聽要一起買,來了興致,“您要是一起買,當然可以便宜點,我去幫您問問長老,看能便宜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