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後商周(2 / 3)

劉繼祖正要對這幾個放肆的小屁孩發脾氣,田先生咳嗽一聲踱了進來。那三個孩子聞聲馬上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幾人都站好給田先生行禮。

田先生讓他們坐下,開始給他們上課,“我的上一館是在忻州城,你們是我教的第五期學生,也是我在這裏教的第一期學生,沒準兒也是我最後一期學生。希望你們能約束自己,用心學習,快樂學習。正如孔夫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你們聽好,我隻管教,不管教會,你們能學到多少全看個人造化,如果不服管教,我就隻好把你送回家了。”

幾個孩子聽了又站起來行禮應是。

田先生揮揮手,讓他們坐下,緩緩說道:“今天先給你們開蒙,講講咱們華夏的文明傳承與卓越人物。這是我的先生易夫子、王夫子、曾夫子等人總結的,我將其簡單彙總,雖不敢說都對,你們權且先知道個大概,好有計較。然後咱們再讀書識字,你們要認真聽。

文明出現之前,人和禽獸一般,也生活在自然之中,以采獵謀生,雖然是茹毛飲血,但能享自然之天成,本也快樂無憂。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為種種原因,人最後還是和禽獸區分開來,自認為有了智慧,或者說更有智慧,離開了原來的自然樂園,從此隻能靠終生勞作來謀生,至此文明誕生。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但文字出現之前的那段曆史因為沒有記載,多為口耳相傳,且為了其他某些目的,多有誇大不實之處,包括盤古、女媧、伏羲已演變為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極難考證。文字出現後,好了很多,我們現在學到的,多是考證古人的記載整理而來,但畢竟年代久遠,也難免謬誤,對此你們要有所覺悟。

華夏一詞起源不明,有先生說華者,美服也,夏者,大也。說我們有華服之美,有禮儀之大,因此謂之華夏,且認為我們是文明的,以區別於野蠻的四夷。還有先生說華者,花也,指西嶽華山,華山為華夏之根,可能最早的文明部落產生在華山周邊。夏者,下也,指黃河下遊,黃河是咱們的母親河,最早的很多部落都在黃河下遊兩岸。

華山周邊的部落稱之為諸華,黃河下遊的部落稱之為諸夏,合起來就是華夏。但合起來可不容易,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對此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是黃帝和炎帝,因此我們仍把黃帝、炎帝作為華夏文明的初祖。

軒轅黃帝播百穀、製衣冠、建舟車、作音律,聯合炎帝部落征服東夷和九黎族而一統華夏,成為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

可能是神農氏的炎帝嚐百草而興醫藥,善用火而製器具,在阪泉之戰敗於黃帝後,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聯合戰勝蚩尤之九黎族,從而逐步形成了華夏民族的雛形。

因此國人如今依然自稱‘炎黃子孫’,當然還有被炎黃二帝聯合打敗的九黎族的首領蚩尤。他興農耕、善冶金、製五兵、興文字,在涿鹿之戰敗於炎黃二帝。九黎族一部分融入華夏,一部分遷往南方,他也為華夏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

此三人,或者說三部族,在華夏統一之前,彼此競爭,爭戰不休,為了強大起來他們都各自圖強。除了常規的戰爭以外,他們利用各自的優勢在秘地組建了自己的秘密組織,作為戰爭的輔助。三個秘密組織通過各種形式,輔助各自的部族征戰競爭。”

劉繼祖聽到這裏一愣,田先生前麵講的和自己前世學到的知識相比,要係統新穎,但還是有契合點的,並不難理解。但後麵說的這些和自己記憶中的曆史完全搭不上邊,不免一驚,連忙坐正身體豎起耳朵認真聽下去。

“黃帝在現在的秦嶺華山某地建了軒轅洞,炎帝在現在的大巴山神農架某地建了神農穀,蚩尤則先是在東部沿海某地建了九黎寨,後來在他戰敗後向南遷往東海某地改名九黎島。

這些組織成立之初涉獵廣泛,職責包括推演對戰技巧與兵法,研製先進武器裝備,開發醫術等先進技術,搜集各類知識,刺探對方情報,護衛己方首領,執行特殊任務等等。

但等到華夏一統之後,三家組織存在的意義消失了。但三家組織由於各自部族的全力支持,已經異常強大,他們不願意就此解散。因此後來由於各自不同的原因,三個組織都脫離了原來的部族,成為了獨立的隱秘組織。

三家組織的任務和宗旨因此也必須進行調整,但在獨立初期由於他們三家各自的立場和常年的征戰積累下來大量仇怨,他們彼此間依然是明爭暗鬥,隻是爭鬥方式在慢慢發生改變。這一時期,源於戰場的拚殺技經過漫長、係統地完善,開始向各類武技轉型。

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爭鬥,他們意識到必須改變並統一競爭方式,否則三方都可能會元氣大傷甚至消亡。為此,他們在東嶽泰山太平頂,進行了第一次會盟,是為‘太平之盟’。他們彼此約定通過各自扶植新的部族參與天下紛爭的方式來較量,看誰扶植的部族最強大,最終成為新的首領,這樣又經過了漫長的歲月。

先是獲得軒轅洞支持的夏部落崛起,夏獲得了水利和築城技術,逐步強大起來。他們的首領禹也因為治水有功,聲望日隆,後來成為了部落聯盟的首領。禹卻改變了實行多年的部落聯盟首領產生方式,改為了世襲製。他將首領的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從此開始了‘家天下’的時代。

夏利用水利與築城技術,營水利,興農業,修宮殿,建城市,部落聯盟也慢慢變為了城市國家,國祚綿延近五百年。夏傳至桀,氣數將盡,得到九黎島支持的商族抓住了機會,強大起來。他們獲得了商貿和青銅冶煉的技術,首領湯在伊尹等人的輔佐下打敗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商人善冶金,通貿易,重工商,文明延續發展,國祚綿延四百餘年。商傳到紂王時,氣數也盡了,獲得了神農穀支持的周族趁勢而起,他們獲得了更先進的農業技術,周族首領武王繼承文王的遺誌,在周公、召公和太公的輔佐下,打敗了商紂,建立了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