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自由新生活(一)(1 / 2)

寧夙高三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

例如高二她早戀,最終人財——啊不,人分兩空。從年紀前五十直降兩百的寧夙女士痛定思痛、積極向上、奮發圖強,堪堪回到了年級前一百名。

她生在祖國的大西北,全國統統不包郵的地方,十八年來,吃盡了不包郵的苦。於是寧夙女士堅定地將目標定向了東南沿海,和千千萬萬考生一樣,試圖通過高考改變命運。

她盯上的是位於先進且繁華的東南沿海、分數線與地理位置相匹配的淮越師範。曾經有一段時間,寧夙女士一度不將這所學校放在眼裏。可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她已有些高攀不起。

踩著線進入自己想了多年的學校,寧夙女士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專業她不太滿意,並且要高空飛行五個小時,在祖國的地圖上畫一條對角線才能抵達。

她從小聽人說,南北差異。甫一落地,最直觀的感受來自淮越令人窒息的悶熱感。

寧夙欲哭無淚地拉著箱子,在人生地不熟的新地圖開始首次探索。等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趕到學校,整件衣服已經肉眼可見的濕透了。

她終於理解了南方為什麼每天都要洗澡,洗,必須得洗!

從初中開始,寧夙的生活裏隻有漫無邊際的題海,整整六年都是如此。偏遠的家鄉,教室裏沒有空調,每到夏天,一推開門就能聞到撲麵而來的汗味。大家油頭垢麵,帶著快拉到下巴的黑眼圈共同奮戰,誰也不嫌棄誰。

所以當老師們站在講台上聲嘶力竭地喊著“上了大學就好了!上了大學就沒人管你們了!”的時候,大家毫不懷疑的信了。

畢竟,不會有大學能比高三還爛吧?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

滿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寧夙走進自己的大學宿舍,準備開始她財務自由的嶄新篇章。

眾所周知,各地區之間,由於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存在著一些潛移默化的、互相嫌棄的關係。

在故作端莊等待新舍友的過程中,寧夙在心中默默祈禱第n遍:不要有淮越人來當她的舍友!!!

所以,當她的第一位舍友拖家帶口出現,且用一口流利的淮越話和父母交談時…

剛剛跟她打過招呼的寧夙:“……”

不能以偏概全、要和舍友好好相處…寧夙在心裏默念三遍。

淮越舍友叫周子儀,嗯…比她矮很多。

另外兩個舍友來的晚一些,一個叫徐奕彤、一個叫王欣雨。她們來自不同的城市,可惜寧夙地理學的不是很好,實在不知道這兩位到底來自祖國的哪個位置。隻知道如今,她的新宿舍裏四個人,兩南兩北。

她實在聽過太多宿舍不和睦的故事了。什麼四個人五個群、孤立某個舍友…希望不要發生她身上。

不求多麼親密的寢室關係,隻求這四年能安安穩穩的過去,不要讓宿舍成為她大學記憶的噩夢。

正式開學的第一天,徐奕彤幽幽地說:“今天有考試哦~”

“…?”寧夙震驚,打開她的微信,在班群中看到了一條英語分班考試信息。

…到了大學還是躲不過考試,不過她英語一直挺不錯的,一百五十分也就考個一百四吧,一般般一般般。

懷著良好的考試心態,宿舍四個人齊刷刷地直奔考場。

剛剛拿到卷子時,寧夙鬥誌滿滿、半小時後,表情逐漸猙獰、再半小時後,寧夙看了一眼表,居然還有一小時…

與此同時,坐在她身旁、不知是哪路神仙的大佬,拿著他字跡優美、寫得滿滿當當的卷子,提前交卷了。

和寧夙一起被分到英語普通班的徐奕彤,拎著兩杯奶茶坐到她身旁:“你怎麼都蔫巴了?我跟你講啊,淮越的學生呢,是可以裸考過英語六級的水平,這兒的卷子,我們要是會做才奇怪呢。”

“而且,被分到普通班也很好啊。”徐奕彤樂觀地吸了一大口奶茶,順手替她也紮上了,“要是在高班,下個月的社會新聞頭條,就是我的自盡遺書。”

“…怎麼說我也是英語考140的女人。”寧夙捅了捅杯底的珍珠,“太可怕了。”

“害。”徐奕彤打開電腦,在選課界麵戳來戳去,“要不是英語差了點分,誰來這破專業。”

說起這個,寧夙可就不蔫巴了:“你也不喜歡學前教育?”

“…這個沒人會喜歡吧。”徐奕彤看了她一眼,斬釘截鐵地說,“我要跑。”

“英雄所見略同,我也要跑。”趁著還沒上課,寧夙趕快將課程表換成了電腦桌麵,以防自己睡過頭,“不過子儀好像是自己喜歡的。”

“淮越跟我們能比嗎?咱們是師範生,千辛萬苦考個名牌回去當幼兒園老師…”徐奕彤小聲嘀咕,“反正我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