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既見君,暮鼓晨鍾,巧然入世(1 / 3)

瑞八十九年。

塞外連年征戰,外族滋擾不絕。鎮國公張韜年事已高,其子出征,殺伐果決,頗有其父風範。

孝武帝劉彥與皇後張氏誕下一子,取名為瑾。

劉瑾出生,南方災事爆發,憑白無幹的兩個獨立事件,卻注定在文史描述中被巧妙勾連。對於一個戰火上岌岌可危的國家,對於一個登基起就惴惴不止的皇帝,這都不是什麼好兆頭。

龍沁寺,滿月祈福宴上,皇後手製了孔明燈,太師楊之昂親自為劉瑾寫下福箋,放入燈中。

許天師帶徒弟起圖騰劍舞,為大瑞祈福,天子受命於天,大瑞福澤綿長,皇子一世無憂。

傍晚,天黑得有些早,陰雲低沉。

楊子先見一盞盞孔明燈升空,而其中一盞燈上的“瑾”字很是明媚,就如白天見到那繈褓裏的小嬰兒,是點亮暗夜的一束光。

“小皇子真好看,那字兒也好,是我爹寫的。”楊子先忍不住朝旁邊的小孩兒說,他們應該差不多大。

“他是你們大瑞的寶藏。百姓顛沛流離,苦於風塵之變。”小孩兒長得很俊,卻始終繃著個臉,“師父說了,雲霧蔽日,皇子是那道救世的光。”

楊子先忙捂住他的嘴,驚惶道:“你亂說什麼?!詛咒大瑞,不怕殺頭嗎!”

幽朔卻不以為然,師父的話他聽的一知半解,但趕來京城這一路上,他見到了師父所言前半句的馬革裹屍,苦無天日,而京城裏的宴席卻一派歌舞升平,年歲靜好。那麼,師父的後麵句也該是真的。

師父雲遊四海卻不曾入世,但他與師父趕來就是為了這個小皇子。

禪房內,許天師朝劉彥跪拜,說:“入世之期已到,臣將還祿位於君。”

傳說天宮玉清曾收了一徒,輔佐人間帝王。後來徒弟學成,帶著象征帝王之劍返回人間,創立天門。

天門曾指點多代君王,照理說許天師乃是帝師,更是天門掌劍人。曆代皇帝都對天門敬畏有加。

天門所出,乃是斬斷奸邪的定天下之劍;掌劍人所護,便是執掌天下的山河之主。

“天下未定,先生萬萬不可離去!”劉彥怎可放許天師走,若許天師走了,豈不是意味著天門並未認可自己?!

“皇上貴為天子,自然會為天下定而勞。”許天師語氣淡然,似乎在提醒他,又似乎隻是隨口一說,“草民頑疾已久,恐不久將離世,皇上不必多慮,這天下終歸是大瑞的。”

劉彥鬆了口氣:“何時走?”

“明日。”

劉彥驚訝:“這麼快?!那便吃了飯再走吧。”

皇帝開設的是家宴,座上隻有劉彥自己、皇後,許天師。桌旁小屏風後,乳母照看著木車裏的小皇子,旁邊還有一個小桌,不知是許天師帶來的小弟子還是小廝。

“敢問天師是何疾?可有醫治過?”皇後關心地問道。

劉彥立刻反應過來,忙說:“快傳禦醫。”

許天師看了眼皇後,知這是個善良的女人。皇帝想拚命留住天門的臣服,其他都顧不得了,而皇後卻是真切地關心了他。

許天師露出溫和笑意:“皇後不必掛懷,無人能醫治,無人能救我。”

皇後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劉彥皺了皺眉,有些不悅皇後的多此一舉。

許天師頓了一頓,忽然說:“好友曾將遺腹子托於草民,他跟在草民身邊已有四年,雖不是掌劍人,但好歹會點功夫。若皇上不嫌棄,就讓這孩兒留下吧,當是給皇子多個玩伴,也能守護他平安。”

劉彥見著孩子身上確實沒拿劍,穿著也甚樸素,就也沒太放在心上,料想不是什麼正經的天門後人,就權當給皇兒作伴吧,便點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