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穀郡地方豪族構陷秦峰,反被他趁機誅滅三族驅逐出境,自此上穀郡牢牢掌握在秦峰手中。
他將豪族土地分與百姓,又降賦稅,便是徭役竟然也給工錢。
全郡百姓感恩戴德,家中都立長生牌位,秦峰在上穀郡的統治自此根深蒂固。
他又安置流民,給與土地,分發工具,鼓勵開荒,免稅三年。一時間外郡百姓舉家搬遷,短短時間彙聚三十萬眾,上穀郡風生水起繁榮昌盛,便是內地大郡也不容多讓。
激增的人口讓地方官府的工作量大增,然而有徐庶,荀彧這樣的大才,又提拔基層精幹小吏,安置造冊,規劃生產不在話下。
秦峰又提高軍隊待遇,甲級作戰部隊皆有五畝良田,乙級守備軍也有三畝,家中若是無人耕種,官府會找人代耕。隻此一項,便是其他諸侯軍隊待遇的三倍以上。
他在此優越待遇之上頒布四大紀律: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欺壓百姓。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第四:戰友之間不拋棄,不放棄。
又頒布八項注意:第一,不恃強淩弱,說話和氣。第二:買賣公平。第三:借東西要還。第四:損壞東西要陪。第五:不打人罵人。第六:不損壞莊稼。第七:不能欺壓百姓。第八:不虐待俘虜。
秦峰這四大紀律,八項注意一出。全郡軍民皆歎秦峰仁義,天下無雙。諸將敬畏,忠心有加。
自此,大漢天下唯有秦峰治下的百姓不害怕當兵的,軍民一家親。
軍民幹勁十足,將士訓練用命,百姓發力生產。
如此好的大環境下,秦峰便高枕無憂,每日甩手掌櫃,吃喝玩樂不在話下。
然而諸將並不因此看輕,因為主公偶爾指點一下,他們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就夠忙一陣子的了。他們便感到主公真是深不可測,胸有韜略,天下少有。
但是徐庶,荀彧還是勸說秦峰應該勤於政務。
秦峰隻是一句:“吾該做點什麼啊?”
徐庶,荀彧頓時啞然,“是啊,主公好像真的無事可做。”
他們還是說道:“主公就多想幾個惠民,發展內政的好政策!”
秦峰便說道:“等你們將手頭上的工作做完了,再來找吾!”
軍機處軍師二人組頓悟,常與諸將感歎道:“一郡之地太小,無法施展主公的韜略,真是可惜……。”
秦峰每每聞知,便暗樂。他哪裏有什麼大才,不過後世見多識廣,偶爾想起個好點子,就能令諸將大驚,從而工作好長時間。
轉眼來到190年,這一年一月,曹操舉兵傳檄天下,諸侯會盟討伐董卓。待得檄文行到上穀郡的時候,已經是二月。
秦峰早就掰著指頭等了,得到檄文後,立刻召開會議。
“主公,董卓不仁,廢帝,禍亂朝綱,實乃****。今諸侯會盟,主公當行大義與天下,萬不可居於人後。”荀彧說道。
徐庶跟著說道:“此乃吾主揚名的大好時機,隻不過趙雲將軍,田豐軍師領軍在外,沒有陷陣軍團,此去要小心謹慎。”
秦峰笑道:“吾早有定計,三日內子龍定會領軍回。”
諸侯會盟的消息今日才得知,聽主公的意思,先前早有安排!諸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免心驚。
……
後世內蒙古草原中部,匈奴七萬大軍連綿幾十裏安營,其中一座漢軍營寨最是引人矚目。
趙雲與田豐率領陷陣軍團,幫助賽桑大戰鮮卑。趙雲一杆銀槍打遍鮮卑無敵手,擊殺鮮卑有名勇者幾十人。而田豐屢次設計以少勝多,殲滅鮮卑十餘萬人。兩人自此威名傳與草原,得到匈奴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