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相見商談望借兵
約定同盟互援助
聯合隻為守衛蔚
手法略輸失去州
他來了,他來了,他來了……
“趙王,他來了。”趙國寵臣宦官石希蒙急忙跑到了趙王王鎔的煉丹房外,跪著向趙王稟報,此時王鎔正在和道士王若訥在煉丹房煉丹。
“是何人來也。”搭話的並非是趙王,而是道士王若訥。
“是晉國的使者。”石希蒙輕聲答道。
“晉國使者來了?”王鎔睜開了緊閉的雙眼、起了身,王若訥打開了煉丹房的門,王鎔走了出來。
“是的,趙王,使者正在大殿內侯著。”
王鎔邊示意石希蒙站起來,邊說道:“回宮。”
王鎔領著石希蒙和些許侍衛回到了大殿內,坐在寶座上,隻見有一個使者正如堅挺的站立在一旁,目光如炬,從此處可以看到晉王練兵的
兩個使者看到王鎔到來,立刻跪下說道;拜見趙王。
趙王笑著說道:“使者請起,不知二位使者今日到來鎮州,所為何事?”
使者說道:“奉晉王之命,前來請兵。”
趙王似有不解,問道:“不知所為何事?”
使者說道:“後梁朱溫死於朱友珪之手,其後朱友珪又和朱友貞兄弟相殘,朱友貞雖取得大寶,從種種跡象上看,後梁亂象已生,內部瓦解指日可待,若此時出兵,必能橫掃後梁,圖得大業。奈何契丹趁晉梁爭霸之際,欲襲我蔚州,因守軍不多,望趙王借兵助我軍守城。”
趙王點點頭道:“原來這般,目前形勢如何?”
使者答道:“契丹已經連續攻破麟州、勝州,不日將抵達蔚州,為保蔚州,故來請兵。”
趙王哈哈大笑:“晉王所需,我趙國即便傾我所有亦必滿足,遙想昔日朱溫欲取我趙國,委派大將王景仁對我趙國大軍壓境,命歸一線,危急之下求救於晉王,晉王立刻親自率兵營救,此舉可謂對我趙國有再造之恩,此次晉王前來借兵,乃小小之事,使者暫且回去歇息,帶我安排妥當,便讓使者領兵回複晉王。”
晉國使者下去後,趙王便讓石希蒙傳李弘規,李弘規匆忙趕來,拜過趙王,站在一旁。
趙王問道:“依李將軍看,此次增援,該派哪位前去。”
李弘規回道:“依臣所見,後梁內宮俱變,士氣不穩,假以時日,必敗無疑,晉國心在大一統,晉王破後梁之時,便是晉趙兵鋒相對之日,契丹雖是大患,但是亦可牽製晉國。趙國為防後日自保,當存其精銳,此次增援可派新兵,若守城成功既報晉國之恩又可鍛煉新兵,若失敗趙國也無損失。”
趙王看了看石希蒙,石希蒙點了點頭,趙王便對李弘規說道:“李將軍考慮周全,一切交由李將軍安排,隻是不知有無合適主將人選?
李弘規說道;“臣心中已經有一人選,臣注意到少年預備軍中有一人名叫趙弘殷,此人乃涿州刺史趙敬之子,年約二八,頗驍勇,善騎射,加以錘煉,日後必成大器。”
趙王又看看石希蒙,石希蒙又點了點頭。於是趙王便接見了,趙弘殷英姿勃勃的來到了大殿。
趙王看了看趙弘殷,心裏已經有了幾分喜歡,說道:“你就是趙弘殷。”
趙弘殷說道:“臣正是趙弘殷。”
趙王說道:“聽說你出身官宦世家。”
趙弘殷說道:“祖父趙珽,曾經擔任幽州節度從事,後來做到禦史中丞。父親趙敬,擔任過營州、薊州和涿州的刺史。”
趙王說道:“不錯,既然出自名門,那應該可以承擔重任。”
趙弘殷說道:“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王說道:“雖然從基本資料上看,你是個不錯的候選人,但是還是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有真本事。”
趙弘殷說道:“請大王隨便出題。”
趙王說道:“事態緊急,大家都說你非常驍勇,善於騎射,所以拳腳騎射我就不考了,我要考考你武學修養。”
趙弘殷說道:“請大王明示。”
趙王說道:“你說說《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篇。”
趙弘殷想都沒想,隨口就說道:“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