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署理江蘇巡撫(1 / 2)

卻說陳城在長江口大敗額爾金的英法聯軍,雖是場小勝,卻經過民軍大張旗鼓地宣揚,陳城的威名在海內外傳誦一時。

於是便有士紳呼籲,請鹹豐重用陳城。他們說,既然民軍已經盡占蘇南、皖南,就應該授予他江蘇巡撫之職,令他反攻金陵,滅掉長毛。

又有人說,洋人雖強,卻強不過民軍。不如正式收編民軍為官軍,讓民軍進攻洋人,庶幾可以抵禦外侮。

但也有不少官員認為,民軍文化製度迥異於華夏。他們雖與華夏同文同種,但不奉王令,自成體係,皖南、江南儼然已是國中之國。為了防微杜漸,應該扶植湘軍,依靠湘軍壓製民軍。

又有人持不同意見,說湘軍已成曾氏兄弟的私人武裝。為長遠計,還是應該大力扶植八旗、綠營,提高官軍的戰鬥力。

真是眾說紛紜。

不過,輿論皆認為,民軍已經實際占有皖南、江南,又已向鹹豐稱臣,確實應該封陳城為督撫。

但令鹹豐一直耿耿於懷的是,陳城雖然嘴上稱臣,卻不奉王令,把皖南、江南當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

鹹豐本對薛煥寄予厚望,任命他署理江蘇巡撫。但薛煥在任上無所作為,不說爭得半分皇權,竟連半點體麵都沒有。聽人說,薛煥在魔都一直都被陳城呼來喝去,似乎成了陳城的下屬。

而這薛煥也一再上書請罪,請辭江蘇巡撫之任,急於脫離這片是非之地。鹹豐知道他是恭親王奕的人,不能過於為難薛煥。

當年,奕與鹹豐爭奪帝位。奕聰明伶俐,深得先帝和朝臣喜歡。鹹豐兵行險著,知道自己在多謀善斷上敵不過奕,故意藏巧於拙。

他對外示以寬厚、謙讓、孝順,凡事不爭不搶,果然得到道光帝的垂青,順利登基為帝。

這麼多年來,鹹豐十分猜忌奕,處處防著奕,擔心他權力過大,尾大不掉。

可鹹豐又離不開自己這個唯一的弟弟。因為奕非常聰明,而且懂洋務,是皇族中第一流的人才。

眼下,大清與不列顛、高盧國戰事又起。這一仗,英法聯軍來勢洶洶。若大清戰敗,免不了仍要依靠奕收拾殘局。

薛煥是恭親王的心腹,據說也是辦洋務的好手。鹹豐不好拿他開刀,以免惹奕不開心。

他能做的,就是堅決不升陳城的官,仍令他任魔都道台,也不讓薛煥離任,仍讓他署理江蘇巡撫。

他反而切責起曾國藩來,說曾國藩既為兩江總督,管著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自當盡心用命,早日收複失地,恢複王製。

曾國藩對鹹豐的心理一清二楚。他揣著明白裝糊塗,一再向鹹豐上折,批評自己無能,辜負皇上信任。又以退為進,說自己一向愚鈍,於兵機不甚參詳,請皇上委任欽差節製湘軍,他必竭力配合等等。

鹹豐早已在心裏把曾國藩罵了一百遍。世人皆知湘軍乃是以師友、鄉誼為基礎組織起來的軍隊,向來隻聽曾國藩一人的命令。曾國藩請鹹豐派人指揮湘軍,不是耍弄鹹豐嗎?

鹹豐氣不打一處來。既然曾國藩耍弄他,他也要拆曾國藩的台。具體來說,就是提拔曾國藩的部將,慫恿他的部將脫離曾國藩。

在曾國藩的眾將中,鹹豐最欣賞水營統領彭玉麟。彭玉麟剛直不阿,多謀善斷,勇往直前,幾乎沒有敗績。

聽說,他非常看不起嗜殺、貪財的曾國荃,對曾國藩處處回護弟弟的做法也頗有微詞。

於是鹹豐親自下旨,著安徽布政使銜水師統領彭玉麟署理江蘇巡撫,接旨後即刻上任。

此前,他已經成功說服多隆阿,令多隆阿署理浙江巡撫。鹹豐料想彭玉麟也會和多隆阿一樣,垂涎巡撫之職,從而對自己感恩戴德。

他自以為得計,一則能挖曾國藩的牆角,分化湘軍的力量,二則能把能臣分派到要緊的地方,彰顯自己識人之明。

年初,他聽信肅順的建言,任命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雖說這已是勢在必行,他還是非常後悔。曾國藩不像其他督撫,他手下有十萬湘軍,十萬不受朝廷控製、隻聽曾國藩一人之令的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