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抬嫁妝
有人說,哭嫁之所以傷心動情,是因為聯想到從小到大,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現在卻要遠嫁他鄉,做人家的人了,怎不叫娘悲從中來啊。《
哭嫁源於何時,沒有人說的清楚,可能已經無從考究了。但出嫁女兒,按理說是一件喜事,新娘的父母及親朋好友為之高興還來不及呢,用有“喜”字的成語去讚美婚事,有多少用多少孫剛以為都是恰當和貼切的。
女兒找了個好人家那是“喜從天降”;父母知道女兒交了男友一定會“喜出望外”;三親四戚為其談婚論嫁更會“喜笑顏開”;姑娘為了新娘會“喜不自勝”;家庭為了女兒婚嫁必會“喜氣洋洋”,親朋好友送祝福個個會“歡天喜地”。如此的大喜,為什麼母女反要在出嫁的時候哭上一陣呢?
哭嫁的來曆,據說是從遠古開始的。在遠古時代,姑娘是不需要嫁出去的,那時叫“訪婚”,就是男的到女方家去。但去也是要分時間的,太陽落山才能去,早上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回去。
久而久之,男人們不願過著暮去晨歸的訪婚生活,於是就幹脆把女人搶回家中,每當她們被男人搶走時,自然就要用哭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失敗與痛苦,這便是哭嫁的原因。
現在哭嫁,肯定早已不是此類原因了,娘在女兒的麵前痛苦流涕,女兒在娘的麵前失聲痛哭,其實就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是愛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自然也就是一種另樣的祝福了。(《7*不知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
送親的隊伍由趙涵的二叔,一個堂弟,還有一個表妹組成的,他們負責把新娘送到婆家。
趙涵被接出來後,她家裏的親人都圍上去了,拉著趙涵開始哭了,趙涵娘倆更是哭成一團,迎親的人都在旁邊勸說邊拉著走,說些讓娘家人放心的話。
來搬嫁妝的人就開始搬嫁妝了,這時會有小孩抱住嫁妝不放,孫剛就要過來給孩子們紅包,有時又要給好幾個紅包這些孩子才肯鬆手的,那些小的嫁妝都裝在裝有新稻草的篾筐裏挑上了迎親車。
搬運嫁妝一般是待吃完早飯,也就是說是在9點以後。吃罷早飯,趙涵家的親戚就把婚嫁物品七手八腳地都搬到客廳邊上,分類擺放在一起。
然後,娘家人放起鞭炮,意為準備妥當,可以盤運嫁妝了。
在這時,孫剛依照趙涵家親戚輩分的高低、親戚的近疏,分別給親戚一一鞠躬答謝,禮畢後,方開始盤運嫁妝。(《7*
跟著孫剛來的小夥子們,忙著往樓下搬嫁妝。
盤運嫁妝時,也有講究。孫剛請來的人盤運婚嫁物品,要由小至大,有前至後,由輕至重,由外至裏,還必須一件一件的搬,並一件一件有針對性的說出一句比較壓韻的話才能搬走,否則不能搬走。
比如:看見鏡子,說上一句“鏡子圓又圓,生兒做狀元。”,這樣你才能把鏡子拿走;看見石英鍾,編上一句“時鍾經常走,幸福最長久”,也可以把鍾拿走。
看見被子,可以說“棉被寬又寬,生兒做大官”、也可以說“枕頭成雙對,生兒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