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果然是高人,小雨以為是螞蟻洞的,被他3下2下變成了知了洞。
她以為是知了洞的,孫剛不屑一顧,告訴她裏麵的知了早爬出來了。
小雨以為是廢棄的知了洞的,孫剛說那是前麵老頭的拐棍兒杵的。
一路行來,很快搞了半袋。這時候孫剛又發現了一個,看上去就芝麻粒兒那麼大點兒的小窟窿。
孫剛用指甲撥拉了一下,果然是知了洞。
小雨趕緊知趣兒得上去用手摳,一般這種打雜的活兒都是她幹,摳了半天,洞太深了,什麼也沒扣著。
小雨有點兒心虛的說:“剛哥,這不會是個蛇洞吧?”
孫剛也有點拿不準了,哆哆嗦嗦的伸手指摸了摸,就放棄了。
最後收獲了大半袋子,回家讓奶奶給她炸著吃,總是吃的滿嘴流油。
一到了晚上,村子的上空就會飄出一陣陣誘人的油香味,那是各家各戶的主婦在幫著自己孩子在把他們收獲的知了炸了。
孩子們每當在樹林裏麵抓到足夠多的知了,就會興衝衝地跑回家,把自己的收獲交給媽媽,然後一臉期待地看著她的行動。
村裏人一吃過晚飯,領著孩子,拿著手電筒到村外樹林裏摸知了猴兒,隻當去乘涼散步。
如果是剛下過雨的話,會比平時要多。
知了猴兒有極高的藥膳營養價值,堪稱食用昆蟲中的佼佼者,是難得的高蛋白、低脂肪野味佳肴。知了吃法很多,可油炸、爆炒,也可以燉著吃。
最普遍的食用方式為“油炸金蟬”。
並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小吃攤和酒店已把知了猴兒當做時令小吃或野味擺上餐桌,成了消費者爭相品嚐的美味菜肴,其價格不菲,需求量也非常大,於是抓知了猴兒便應運而生,成為普通老百姓勞作之餘掙個零花錢的好方式。
盛夏的晚飯後,老老少少便陸陸續續從家裏出來,呼鄰喚友,扛上長竹竿,拿上手電筒和小桶,到村外樹林裏摸知了猴兒。
大樹周圍,樹根處,樹幹上,灌木叢裏,甚至是高的蒿草上,都要仔細用手電筒反複照上一番,發現知了猴兒以後,高的用竹竿挑下來,低的直接用手抓,然後放在盛有水的小桶裏。
第二天早上再出售給來村子裏收購的小販,一隻可以賣到一兩毛錢不等。有的家庭一個晚上多則可以摸到二三百隻,能賣三四十元,完全可以顧得上一個幾口之家的日用零花。
因為知了平均在地下待了7年,儲存了很多營養,所以營養豐富。
而且,蟬蛻還能做藥引,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知了蛻下的蟬蛻則是一味傳統中藥,具有抗過敏、驚風止癢、清熱解表、疏風的效果。同樣的,若把知了拿來食用,其外殼也具有以上功效。不過,胃寒者、患風熱感冒、孕婦等人不適宜食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