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大盛太祖立國時四方受阻,後得溫相一計,需請萬水之力方能定山川大勢,遂廣集江湖而終定廟堂。開國後溫相為穩定江湖與朝堂間的關係,將襄助社稷的九股江湖勢力分派往九座名山,分別重賜山名為百木、雲澤、梵釋、萬石、清福、靖陽、蒼城、秋露、爛柯,各派便以一山之名為一派之名,被朝廷立為江湖正尊,世代得朝廷奉養。而後各派將一門之掌稱為嶽首,一門之繼稱為山門。
為溝通九嶽勢力,鎮川郎便應運而生。鎮川郎溝通九嶽,替大盛各代君王掌控調度九嶽勢力。可隨著天下日漸安穩,鎮川郎也隨著九嶽勢力慢慢淡出朝堂,直到大盛開國後第一百六十七年,北荒大舉進犯,一舉攻破澤北關、承北關、固北關三處軍事大關。無奈之下,朝堂隻得割走幽州六郡十三縣以保中土太平。
為振山河,自幽州淪陷起,大盛曆代君主表麵上行黃老之學休養生息、偏安一隅,私下卻重用鎮川郎,重啟江湖九嶽勢力,伺機奪回幽州淪陷的六郡十三縣。鎮川郎自此也從明處轉為暗線,為皇帝一人所掌控。
幽州淪陷後一甲子整,隆武帝盛元朗親率兵將數十萬,聯合九嶽之力,鏖戰兩年之久,終於奪回六郡十三縣。鎮川郎與九嶽勢力再次被封存起來,等待下一次解救蒼生於水火。
收複幽州的第十八年,政通人和、百廢待興,表麵平靜如鏡的朝堂之下卻波譎雲詭。自隆武駕崩,幼帝登基起,翻雲覆雨便成了權臣們的家常便飯,於是有心之人就打上了鎮川郎和九嶽的主意。朝堂再起波瀾,鎮川郎與九嶽再次破塵,誰被玩弄於股掌之中,誰被拉進權力的泥潭,誰又能衝破層層迷霧走向正道?至少現在無人知曉,但我們知道這是一群少年人和那群曾經是少年之人的故事!
孤燈掌,千鈞不改韶華意。
匹馬縱,萬人難當少年行。
正篇:
“鬆江府今日好不熱鬧啊!”
“瞧著你是外地來的吧!我們知府大人今天嫁女兒呢!”
“嫁女兒這麼大的排場?不愧是知府大人家的掌上明珠啊!”
“掌上明珠?老兄你這就不知道了吧?知府大人嫁的這女兒是前窩的丫頭,在家裏不受寵!”
“不受寵還能有這麼大的排場?知府大人真不一般啊!”
“不一般?不一般的是人家婆家!這十裏紅妝都不是娘家人給準備的!”
不錯,正是幽州蕭家包下了從城門到鬆江府知府方世卿家的一整條街,命人將兩側都掛上紅綢子、紅燈籠和紅鞭炮,這工程是搞得浩浩蕩蕩,無比壯觀!
就在這條街上,一約莫十八、九歲的少年郎身上著一套大紅喜服,胯下騎一匹棗紅駿馬走在最前頭,屁股後麵跟著滴滴答答的樂隊和浩浩蕩蕩的家仆,帶著聘禮去往方府。
這少年郎正是幽州太守的二公子蕭安佐,他要迎娶的乃是知府方世卿的大小姐方鈞瑤。
方世卿發妻早年因長子失蹤而鬱鬱寡歡,在生下女兒後便撒手人寰。按理說方鈞瑤是發妻留下的獨女,本來該被寵得無法無天,可難料想這方世卿續弦後竟成了個懼內的。方世卿怕得罪那鄉紳族長的丈人,而對夫人百依百順,甚至平日裏其對女兒的苛扣和怠慢都能睜一眼閉一隻眼。
沒有親娘疼愛又不得爹爹庇護的方大小姐,前些日子險些被後娘嫁給京中一個有權勢的皇商老頭子做妾,幸好方世卿還算有點良心趕忙修書一封去往幽州,通知老友蕭定嶽趕緊讓兒子來履行婚約,救他閨女於水火。
蕭定嶽也是仗義之人,早些年去鬆江府辦差時便見到方鈞瑤的處境,這小姑娘恰又是個知禮懂事的孩子,蕭定嶽是打心眼裏麵既心疼又喜歡,仗著自己家的兒子多,立刻與方世卿定下婚約,要這丫頭做兒媳婦兒。
如今接到書信的蕭老將軍連夜收拾出家裏最值錢的東西,翻出了背著娘子攢了二十多年的小金庫,又臨時雇上幾個家仆。臨走前蕭定嶽特意叮囑蕭安佐一定要把麵子做足了,讓方世卿那個沒良心的看著!那麼好的閨女怎麼能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