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這是哪位仙道大佬開的小號?(半章複製百度百科資料,慎訂)(1 / 3)

陳放並不知道曲阿小將的真實姓名,他甚至連這個曲阿小將到底存不存在,都不能確定。

因為曲阿小將跟戲忠一樣,都屬於是那種被藍星兔國的網友們,從曆史書縫中拔出來的曆史人物。

有關曲阿小將的信息,在三國演義和三國誌中,分別是這麼說的。

三國演義:劉繇與孫策在神亭嶺對陣。

孫策等十三騎探看劉繇營寨柵。

太史慈欲擒孫策,不候劉繇將令,披掛出營,惟有一“小將”同行。

太史慈與戰五十合,不分勝負。

怕眾將群毆,遂誘孫策至無人處,又到五十合,不慎都滾下馬來。

後劉繇千餘接應軍到,程普等十二騎亦到。

一場混戰。

三國誌:(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

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

慈便前鬥,正與策對。

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所謂曲阿小將,便是這位三國演義中跟這太史慈出戰的小將,和三國誌中記載的太史慈身邊騎卒。

而後世網友們之所以認為曲阿小將,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絕世猛將,則是因為以下分析:

從孫策追太史慈開始到程普等十二騎趕到,一共是多長時間呢?

參考《演義》馬超與張飛大戰葭萌關:馬超張飛午後開戰,百餘合後休息片刻,再戰百餘合天色已晚。

二將從午後打到天黑,估計有四到五小時,共戰兩百餘回合,中間休息片刻。

以此類推,從孫策追太史慈開始到程普等十二騎趕到,中間包括追擊的時間大戰五十餘合,滾到地上撕打,劉繇接應軍趕到,中間至少有一小時。

那麼問題出現了,這一個多小時程普等十二騎幹嘛去了?

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一、程普等十二騎在第一次大戰的地方,即神亭嶺下,等候孫策回來,傻等了一個多小時。

二、程普等十二騎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地在神亭嶺下,傻等了一個多小時。

三、有人蓄意謀反,要致孫策於死地,十二個人起內訌,影響了追擊的速度。

四、太史慈、孫策馬快,程普等十二騎追之不及,一個多小時才趕到。

五、追趕過程中迷路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對路。

六、隨太史慈同來的曲阿無名小將是個說書的好手,擺事實講道理,和江東眾將神侃了一個多小時。

七、被隨太史慈同來的曲阿無名小將運用智謀武略阻擊一個多小時!

八、曲阿小將拚鬥多回,不敵,逃回城中,十二騎追至城下折返救主。

九、太史慈早有投奔孫策之心,無名小將隻是太史慈的忠心隨從,這本來就是一場戲,演給劉繇看的。

第一種情況不可能,程普、黃蓋、韓當三人追隨孫策之父----江東猛虎孫堅多年,經驗何等豐富。

程普後為江東水軍副督都,黃蓋曾向周瑜獻火攻計,後與周瑜施苦肉計,成為赤壁之戰的重要一環。

他們均是智勇雙全,不可能判斷不出太史慈的誘敵之計。

而太史慈雖是臨時想出的計策,但程普等人一定會提防太史慈抓住孫策年輕氣盛的弱點,預先設伏,將之誘入包圍圈,一舉擒之。

因此程普等人一定會緊緊跟隨孫策,不可能在原地傻等。

第二種情況不可能,縱觀三國,魏蜀吳三家忠誠度最高的首推東吳眾將,不但一個個忠心耿耿,而且很能識大體顧大局,不會因一己之私而壞大事。

雖孫堅戰死未留下任何遺言,但程普、黃蓋、韓當等宿將依然主動承擔起托孤重任,盡心竭力輔佐孫策。

周泰、蔣欽二將新近加入,觀其後期表現,忠勇亦不遜於江東老將。

宋謙後來是孫權的侍衛,為救孫權奮不顧身,不幸遇難,也是忠勇可嘉。

因此,讓主公去浴血奮戰,眾人袖手旁觀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第三種情況不可能,前麵己經提到東吳眾將忠心耿耿,識大體顧大局。

孫策要去參拜漢光武廟,張昭曾出言阻止,孫策雖年輕氣盛,但並非有勇無謀,不可能不知此行的危險程度,僅帶十二騎必為忠臣悍將,觀其後收服太史慈的表現足以證明孫策有知人之明,不大可能帶一個間諜去執行如此危險的任務。

十二騎最後全部趕到也可以排除有人叛變的可能。

第四種情況不可能,三國演義和三國誌中都未提及太史慈騎的是寶馬(如的盧、赤兔),但提過孫策騎的是五花馬。

二將從馬上打到地上時,太史慈的馬跑的不知去向,憑這一點就可以認定太史慈的坐騎隻是一般的戰馬,決非寶馬良駒,而太史慈雖非寶馬,孫策卻是名馬;二將且戰且走,速度一定和程普等人追趕差不多。

第五種情況不可能,太史慈並非事先設伏,隻是臨時拍腦袋想出的計策,騎的又不是寶馬,既需防備馬失前蹄,又需孫策從背後暗算,隻能選擇較寬闊、適合戰馬奔跑的路走,不大可能選擇崎嶇山路。

有了這些依據,雖然太史慈對地理比江東眾將要熟,但是要想甩掉程普、黃蓋等老江湖決非易事。

第六種情況不可能,看看後來諸葛亮舌戰群儒時江東眾將的表現就知道這些名將多數既拙於言辭,又沒有善聽的耳朵,且個個忠心耿耿,護主心切,恐怕沒有這麼好的耐性聽一個無名小卒說教。

排除了前麵六點,第七種可能性就自然浮出了水麵,從而得出題目中的那個驚人的發現,曲阿小將是一位被埋沒的蓋世猛將。

第八種情況是獨立以上七種情況的現象:劉繇援軍攻打過來,不可能在沒人通知的情況下不到一個時辰找到太史慈,那麼誰去通知的呢,答案不言而喻。

論據:

一、太史慈要將孫策誘至無人處生擒,決瞞不過江東諸將的眼睛,待要追趕,曲阿小將挺身而出,為成就太史慈的威名,主動出手阻擊江東諸將。

當時程普等人的首要任務是緊緊跟隨孫策,保護主公的安全,見有人阻攔,一場廝殺再所難免。

二、假如曲阿小將真的隻是一員傻大膽的白癡末將,那麼他在江東一班虎將麵前將是不堪一擊的,根本用不著十二個人一起出手耗費一個多鍾頭;

三、假如曲阿小將的武力達到中等水平,二流左右,江東諸將可以一擁齊上,一頓亂刀,不用一分鍾就可以把他剁成肉醬,或者留下一將與之纏鬥,剩下十一騎去追趕孫策;

四、那麼,就隻剩下一種可能,曲阿小將是一位武功強大的強一流猛將,一出手就震住了程普、黃蓋等名臣宿將,知道此人武藝高於己方眾將,並且計謀出眾,隻能十二人一起出手,合力料理對手,就象《笑傲江湖》中令狐衝、任我行、向問天、上官雲四人聯手對付東方不敗一樣;如果不是對手,己方全軍覆沒,自不必說,如僥幸殺死或擊退對方,才能保住己方眾人性命,另外騰出手來援助孫策。

既然己經認定曲阿小將是位強一流猛將,那麼其武藝究竟如何呢?

下麵作一詳細討論。

一、對手的水平。

陪同孫策的十二人中有六人的姓名己知,參照三國論壇的多數武評,將其武力分述如下:程普(強二流)、黃蓋(中二流)、韓當(弱一流)、周泰(一流)、蔣欽(弱二流)、宋謙(未知)。

宋謙的武力不太好評價,此人曾與賈華共同擔當孫權的侍衛,地位相當於北魏的曹洪、典韋、許褚、龐德(曹操的保鏢),或者西蜀的趙雲(劉備的保鏢)。

《演義》孫仲謀大戰東吳兵中提到樂進一刀劈斷宋謙、賈華的兩杆畫戟便回,宋謙取過士兵手中槍追趕,被李典一箭射死,似乎演義中宋謙就露過這一回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