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平常一個四歲的孩子,能做的事,不外乎打架、爬樹、掏鳥窩、頑皮淘氣,再就是跟著先生念念百家姓,讀讀童子書,開個蒙而已。但武哥兒偏偏就是個例外。
“臥槽,這是武哥兒寫的嗎?”屋子外麵一個丫頭大驚小怪地嚷嚷,完全不顧屋裏麵正在午睡的孩子。
“你這丫頭,越來越沒規矩,這麼大呼小叫不怕吵醒武哥兒嗎?”奶娘一邊絮絮叨叨訓斥著這丫頭,一邊往武哥兒屋子裏走。她很看不慣這個丫頭,仗著自己認識幾個字,在武哥兒麵前很是得臉,經常這樣咋咋呼呼,失了一個做下人的本分。
院子裏的那個丫頭,手裏捏著幾張寫滿字的紙張,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還對著天上仰著頭看,好似在鑒定紙張防偽標誌般。一般武哥兒寫了字的紙張,都是囑咐她好生收藏起來。
今天武哥兒抽空寫了兩頁,就被奶娘催著上床午睡。那個丫頭按慣例進書房收拾時,拿著紙張看了一眼,發現今兒寫的和往常不同,裏麵寫著一些故事,不禁驚奇叫了出來。
武哥兒幾乎用盡全部力氣才昏昏睡了過去,這丫頭一叫,又把他吵醒了,正捂著心口一籌莫展之際,奶娘探著頭往裏屋看,又趕緊閉上眼睛裝睡。
這時候是夏天,大人小孩都顯乏,奶娘看到武哥兒還在睡覺,就靠在外屋的椅子上,眯著眼睛,有一下沒一下輕輕搖著扇子。
躺在床上的武哥兒可沒歇著,腦子裏不停地翻滾著,演繹著故事的下文。想著想著,想出了後麵的情節,前麵的情節又開始模糊了,然後他模模糊糊又睡了過去。
那個丫頭咋咋呼呼的聲音,也同時驚醒了其他人。武哥兒偷偷寫故事的事,經人傳到老太妃耳朵裏,起初老太妃是不太相信這事,但聽到服侍武哥兒的丫鬟說得有板有眼,還抖了抖幾張寫滿字跡的紙張,也不由得不相信。
四歲的武哥兒就能寫故事,這叫什麼?這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叫笨鳥先飛!
那些被這個時代視為大家的宗師們,絕不可能從0歲就開始學文斷字。所以現代人都重視胎教,嬰兒早期教育,這是很科學的事情。
武哥兒寫故事的事情,並沒有在這個院子裏掀起多大的浪花,老太妃一個低調的眼神傳遞了很多信息,整個院子裏的下人們都有意無意掩蓋著這件事情。
中午過後,大人們都忙了起來。
武哥兒一覺醒來,睡覺時想的情節已忘了大半,隱隱約約還有一點兒印象,便沒有再續著想下去。
想到下午還有一個故事會,武哥兒怎麼都得赴會,那個故事會缺了他這個主角,故事會就成不了故事會。
牧雲家族聚居地,是漢水之畔,巫山之東的一座土城堡。這座沙土之意,黃沙落日般色彩籠罩的古城堡,是牧雲家的私人領地。
古城堡裏人口多,孩子也很多。孩子們在一起玩耍一起遊戲,難免有些口角,也難免有些不對付。
在城堡中一個月牙形小廣場的石柱下,一個小小的身形坐在石柱旁正繪聲繪色地講著什麼,身邊很多孩子都圍著他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話,比在課堂聽夫子講課都還要認真。
“武哥兒,那個小王子駕著南瓜馬車找到了那個巫婆嗎?”其中一個孩子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