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傍晚,置地公司發表聲明,取消日前提出增購九龍倉股份的建議。
置地發言人表示:
所有交抵該公司,要求換股的九龍倉股票,將全部退回原來股東。
置地同時表示,目前約持有2340萬股九龍倉股票。
這個數字與置地建議增購九龍倉時持有的數量相當,並沒有什麼變化。
而在莫非的記憶裏,置地可是在宣布增購建議之前,就已經將寶船王可能的反應計算在內了。
因此,當寶船王決定反增購後,置地當即於星期一上午,將所持有約1010萬股九龍倉股票,第一時間售予了獲多利公司。
據當時行內人士透露。
盡管寶船王在反增購時曾明確表示,不會購入屬於置地的股份,獲多利亦曾拒絕收取,與怡和係有關的九龍倉股份。
但仍有大批股票,轉用銀行代理人公司及經紀人的名義,在星期一清早,前往和記大廈獲多利公司總部門外輪候,第一時間售予了獲多利。
最終估計,寶船王購入的九龍倉股票中,約有一半來自於置地。
而這批股票每股當初的平均價格,僅為375港元,置地在售出後,差不多賺取721億港元的非經常性贏利。
當然了,再來一次,莫非怎麼可能讓悲劇重演?
所以,怡和與置地跌倒,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6月25日,九龍倉在香江股市恢複掛牌,一開市投資者便拋售,九龍倉股價一直跌至每股80港元才有成交。
當時最低跌至每股72港元,以每股745港元收市,比停牌前下跌25港元。
比寶船王的收購價,則下跌了305港元。
九龍倉爭奪戰落幕了。
但餘波猶在。
因為怡和作為老牌的四大洋行之一,又豈是誰都能欺負的?
從來都是我欺負人的,何曾見過被人欺負?
明麵上找不回來,那就隻能動用一下背後的手段嘍。
於是,當天就有報紙爆料,香江證券監理處已經接到了匿名舉報,指責寶船王在反增購案事件種的違規操作。
而香江證券監理處,也確實連續三次,就置地與寶船王家族增購九龍倉股份事件召開了會議。
會後,香江證監專員、收購及合並委員會主席麥思表示,該委員會認為,寶船王家族在完成增購九龍倉股份之後,實際上已取得九龍倉的控製權。
他還指出,寶氏在此次收購中,未能符合收購及合並守則中的“公平對待全體股東”的原則。
6月26日,寶船王在與財務顧問獲多利舉行會議之後,即由獲多利代表包氏,就收購及合並委員會的聲明發表公告。
公告表示:
寶船王爵士認為,香江置地有限公司將所擁有的九龍倉股份,由20增加至49的建議,曾對他此前在九龍倉的股權地位構成威脅。
但增購九龍倉股份後,得以保障其本人及其家族之利益,寶船王爵士在現階段,無意向其他九龍倉股東提出全麵購股的建議。
6月27日,收購及合並委員會召開會議。
研究寶船王所提的理由是否充分,以及對九龍倉股東是否公平。
由於九龍倉的財務顧問亨寶財務公司,未能出示齊備資料,委員會暫不發表意見。
6月28日,該委員會再度召開會議,直至晚上9時才結束。
委員會主席麥思,在會議結束後宣讀了一項聲明。
聲明表示:
獲多利及寶船王家族的九龍倉,行動事前未經谘詢委員會主席的意見,違反收購合並守則“對所有股東公平”的精神,應受到公開譴責。
他又表示,該委員會建議寶船王,最低限度應以每股105港元價格,向九龍倉股東提出“局部收購”,且不應運用本次增購股份,所賦予的股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