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晉朝一統天下以來,天下未得幾年太平便戰事連年不斷,後來神州大地也被四分五裂,朝廷更替更是層出不窮。導致天下國無定交,土無定主,數百萬百姓在這水深火熱之中艱難生存。弘農楊氏一族起於春秋,而後幾百年前跟隨漢高祖劉邦四處征伐,在垓下之戰中斬的霸王項羽右腿,被賜封赤泉侯,從此楊氏一族開始從貧賤的‘粗人’逐漸成為華夏民族的中流砥柱。
幾百年後,文帝楊堅出生在關隴氏族門閥之家,年幼時曾拜師少林學藝,下山後繼承其父楊忠的上柱國爵位,後在軍隊中磨練多年,通過氏族聯姻獲得了天下其他幾大家族的認可,曆經千辛萬苦終於開創了大隋王朝。
立國繼位天下至尊之位後,隋文帝不敢有半點怠慢,舉全國之兵將入侵中原幾十年的胡族驅逐出中原大地,在揮師南下征伐一眾梟雄,經曆了多年戰火最終再創大業,一統華夏江山,結束了將近兩百年的戰亂時代。然而統一之後的華夏神州是山河破碎,百姓凋零,已經危如累卵,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土地荒蕪五人耕種,人口銳減自然災害頻頻發生。雖然文帝榮登皇帝之位,治國時刻如履薄冰。
在國內興修水利,推行均田製,減輕賦稅鼓勵農耕,來恢複民生。文帝在前朝多年深知朝廷吏治弊端,推行改革吏治,五次下詔選拔人充實朝廷。然而殫精竭慮多年,朝廷治國之策剛剛見到成效,文帝就駕崩了。
文帝駕崩前知道如今天下任然是百廢待興,朝廷中士族門閥林立,若想強國還需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然而太子楊勇出生在關隴豪門之中,多年來受教於宮內的名師,未曾有過戰陣的磨練,而且生性懦弱又極其信任其母親,如果讓他繼位,隻會成為關隴氏族的傀儡皇帝,白白丟失了大好江山。晉王楊廣天資聰慧,早年師從天師府的老天師張萱學藝,武功高強,很早之時就成為了天下數一數二的絕頂高手,學成之日下山歸來,後又跟隨靠山王楊林南征北戰,伴隨軍旅多年,後又領兵南下征戰,在治國方麵也有著很多真知灼見,倘若能繼承大位,定能再創盛世。
於是文帝廢太子楊勇為庶人,立晉王楊廣為太子繼承大位,又任靠山王楊林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鎮守登州,外戚唐國公李淵鎮守太原,以此來保證大隋皇朝天下無憂。煬帝繼位之初便知道改革朝政的凶險,為防止關隴氏族再起異心,三次派關隴軍隊征討高麗以弱其軍隊。再開科舉考試製度,從全國百姓中選拔人才,試圖擺脫關隴氏族對朝廷官場的把控。修運河連通南北,振興江南經濟,試圖讓蘇杭之地再次成為大隋的賦稅之地,減輕朝廷對關隴的財閥的依靠。
隋明帝(楊廣後世稱隋煬帝)登基後的所作所為,無不觸及到關隴氏族的利益,讓關隴氏族對其十分痛恨,再朝政中多次作梗無效後,後又多次派人暗地裏刺殺,均為能的手。便聯絡各家準備起兵反隋。隋明帝見關隴軍隊三次征伐失利,自知前途凶險,於是秘密派遣禁軍將廢太子楊勇一家遷至蜀地安置,又將靠山王唯一血脈藏之五台山,保留皇室最後一絲血脈,但又怕氏族窮追不設,便明麵上命令宇文家族死士殺了廢太子楊勇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