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書院有鬼(1 / 2)

“請問,該怎麼讓一個無特色的小景點有遊客?”

蘇樂在知乎上看著回答者的答案,隻是大部分都很不靠譜,就在他不耐煩準備關掉頁麵的時候,一條回答讓他眼睛一亮。

“沒猜錯的話,樓主應該是承包了某個小景點吧,其實這類小景點全國各地隨處可見,景色自然是無法和那些五星級景點相比,而在我看來景色是景點是先天條件,如果先天條件不足的話,隻能是靠後天條件,那就是文化了。”

“說是文化,說白了就是講故事。故事分兩類,一類是那些曆史名人的事跡,不過按照國內的慣例,倘若和名人有關,幾乎很難被私人承包,至少能夠承包下來的老板,不需要上網來提問,因為他們有專業的經營團隊。”

蘇樂:……

有感覺自己被冒犯到。

“既然不能蹭曆史名人的熱度,那就需要在故事的可讀性和感染性上下功夫了,按照國人的習性,故事可以老套,但必須得美好。我給樓主舉個例子,我們這有一個很普通的古亭,可前去遊玩打卡的市民和遊客絡繹不絕。”

“亭子是清朝建造,關於亭子的來曆有著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個書生,小時候父母雙亡,當地一位青樓女子看他可憐,將其給收養,不但供其吃穿,還供他讀書上學。

後來書生進京參加趕考,當高中的消息傳回來後,養母覺得自己身份低賤,為了不影響養子的前途,特意寫了一封書信托人帶給養子,讓其回來不要和她相認。

然而書生收到了母親的書信之後,立刻趕回家鄉,當著當時賀喜的地方官員和鄉紳的麵,恭恭敬敬的給養母磕頭謝恩。

而這件事情呢,後來也傳到了皇帝耳中,皇帝也為這對養母子的情深所感動,特意下旨建造了一個亭子,賜名為:報恩亭。”

“故事算不上新,可偏偏廣大百姓就喜歡這樣的故事,至於這故事真假又有誰在乎呢?”

“文化是重中之重,不過要想發展景點還需要輔助其他手段,樓主有興趣可以加我私聊。”

看到這裏,蘇樂眼睛發亮,這回答的人還真是猜測的準,自己的情況都被他給說中了。

自己承包的信州書院,確實是沒什麼特色,就是一個坐落在山上的普通書院,書院也沒出過什麼名人,甚至連個進士都沒有過。

至於為什麼會承包這麼一座沒特色的書院,還得從他那老爸說起。

一個月前,家裏要拆遷,得知消息的蘇樂樂壞了。

房子一移,蘭博基尼。

房子一扒,帕拉梅拉。

已經思考著自己要買什麼車好的蘇樂,還沒等他考慮好,就得到了一個驚天噩耗。

他爸在和拆遷公司談判的時候,並沒有選擇要補償款,而是要了被劃歸為拆遷公司日後經營的信州書院的經營權。

這一次的拆遷,是因為一家大公司要在這一片打造一個文化小鎮,小鎮的中心不是信州書院,而是更加有名的鵝湖書院。

信州書院,就在規劃的小鎮的邊上位置,而蘇樂家就在信州書院所在的山腳。

小時候,當看到魯迅先生的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蘇樂也寫了一篇《從百草園到信州書院》。

得知了噩耗的蘇樂,還沒來得及跟自己夢中的愛車告別,又被自己父親給召喚了回來,讓他回來負責書院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