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飛來取潼關,卻中李定國之計敗了回去。行到半道正逢劉備、諸葛亮引大軍前來接應,兩下彙合之後,便先安營紮寨。

諸葛亮聞潼關丟失大驚道:“潼關若失則被袁耀軍占住司州,我等再難東出。今當不避生死,合力奪了回來!”

劉備聞言然之,接下來數日安排兵將寇關。可李定國畢竟名將,隻守住潼關不叫劉備攻破,已綽綽有餘。劉備一連攻打數日收效甚微,自家兵將反倒折損不少,隻能放棄強行攻關,又向諸葛亮求計。

諸葛亮歎道:“今前有雄關攔路。我大軍拖延於野,必不堪久戰。隻好另設他謀東進。”

劉備聞言問道:“如今潼關被扼,如何東行?”

魏延此時卻是上前一步道:“在某看來,可以疑兵一支,佯作往黃河渡口模樣。我大隊卻從華山之南,繞至弘農。敵軍既分兵馬占了潼關,想必未及斷華山要隘。”

諸葛亮聞言勸道:“陛下萬萬不可,若領大軍繞過潼關,一旦戰事不順,則數萬大軍盡葬於關東也!”

魏延聞言卻道:“丞相此言差矣,自古用兵,豈有不行險也?若能一舉占領司州,光複舊都,則大漢可興也!”

劉備聽二人爭執不下,思索片刻,又不想此處征討,最終弄個無疾而終,於是先派人前去華山一帶探查。

未過半日,探馬探察之後,果然華山兵無敵軍。於是劉備下定決心,從魏延之計,漢軍分隊從華山行走。

諸葛亮聞言又道:“陛下既然決意用魏文長之計,還需分出一股兵馬在潼關這裏接應,以防萬一。”

於是劉備撥給諸葛亮一萬人馬,及趙雲、陳到二將,自引其餘大軍,繼續繞華山東進。

漢軍繞過潼關東行一程,卻又報弘農亦被袁軍取了。

劉備歎道:“好個袁耀,之前還在洛陽與曹丕據戰,此時聽聞我軍東進,用兵如此迅疾,真無愧占據偌大個地盤。”

一旁魏延道:“想來彼新取弘農,兵馬不多,我等何不再分兵奪回?”

此時法正卻道:“潼關已失,縱然奪了弘農,於大局無補。不如東進至澠池,分取函穀關,得此二地,再與袁軍作戰。”

劉備聞言連連點頭,便教張飛、雷銅二人戴罪立功先取函穀關,自引大軍去取澠池。

袁耀得知劉備大軍竟然繞過潼關,當即笑道:“今劉備不取潼關,反孤軍深入,我軍無須擔憂,隻要將劉備扼於此處,隻待劉備糧盡,便可不戰自敗也!”

於是便教大軍扼守司州各處要塞,卻不與劉備主動開戰,隻等劉備糧盡。

袁耀一路與劉備大軍僵持之後,南邊關羽則打造戰船,自巴郡引三萬大軍順流而下,欲直取荊州。陸遜得知忙引大軍去了夷道駐紮,阻擊關羽大軍,又教林衝繼續留在襄樊一帶,盯守曹仁。

且說此時關羽剛出三峽順流而下,聽聞吳軍往夷道駐紮,便要令全軍進。

之前關羽與徐庶雖然配合過一段時間,知道徐庶有些本事。可諸葛亮來了之後,徐庶才能差諸葛亮多也,所出計策時靈時不靈,也讓關羽漸漸不如一開始這般敬重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