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遇(1 / 3)

柳白獨自站在第156號窟中,望著那副他心心念念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發呆。這時一個女性的虛擬人物出現在他麵前提醒道:“您好,這位先生,為了更好的保護莫高窟文化遺產,請不要隨意使用高頻光譜設備或高曝光設備進行錄像和拍照。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祝您參觀愉快。”隨後虛擬人像消失在空氣中,留下一臉疑惑的柳白。

高頻光譜設備?

好一會兒,柳白才意識到:虛擬導遊應該是將他佩戴的眼鏡當做超大廣角鏡頭了!

也是,當下這個科技昌盛的時代裏,無論是後天原因導致的近視,還是先天遺傳的近視,統統都能得到治療。可柳白偏偏是個複古愛好者,熱衷於“眼鏡”這種已經消失很多年的個人穿戴物品。結果一不小心就戴成了1200的深度近視,也問詢過國內諸多大型眼科機構,由於玻璃體已經變形拉長,以現有的技術想要恢複存在較大的風險。柳白也就不再糾纏這一點,索性將錯就錯,繼續維持著自己“酒瓶底”的形象。

隻不過,眼鏡給柳白清晰世界的同時,也給他造成過不少麻煩。每到各種大型的博物館參觀時,總會因為眼鏡的緣故而被攔下檢查許久。但小小的插曲並不能打消柳白的興致。更何況能來敦煌參觀,特別是到第156號窟,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想到看得更清楚,柳白又向前兩步,近乎貼在保護罩上,以極近的距離品鑒著牆上的壁畫。

隻見從南北兩壁下部,延展到東壁下部的張議潮夫婦出行圖,堪稱唐末時期莫高窟供養人畫像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畫中的人物過百,形象生動,場麵宏大,讓人目不暇接,描繪出整個甘涼十一州的生活百態。更玄妙的是,東側牆壁上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其對於張議潮出行時的鼓吹、旌節、儀仗、兵卒等場麵的刻畫,反映出當時的軍旅狀態。畫麵中心的張議潮,頭戴襆頭,身穿赭袍,乘騎白馬,高舉馬鞭,仿佛下一秒就要躍過眼前的小橋,帶領著甘涼十一州的百姓重歸中原王朝的懷抱,將這位初代歸義軍節度使的氣度給描繪地淋漓盡致。

終於親眼見到實物的柳白,心滿意足地重新退回到洞窟中心的位置。他再次環顧整個洞窟,仿佛自己回到了那段大唐末年,風起雲湧的時代當中:耳畔是戍邊軍士一陣陣高亢的歌聲和口號,遠處傳來陣陣金戈鐵馬的嘶鳴之聲;一隊隊西行的駝隊蜿蜒旖旎,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鮮衣怒馬的雄壯武士手持矛戟,站在夕陽下的大漠戈壁之中,目光深邃地凝視著遙遠的東方;一支從東方西行而來的隊伍,其上的晃晃白日,昭示著大唐王朝最後的榮光。

片刻後,柳白才意識到,眼前的一切並非幻象,而是莫高窟文物保護管理局近幾年開發的最新旅遊體驗。即針對每個不同的洞窟壁畫,通過掃描、複原的方式,以虛擬投影來打造沉浸式的體驗氛圍。

看著身邊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身影來來去去,作為唐史研究愛好者,特別是歸義軍研究的癡迷之人,柳白的眼角慢慢濕潤起來。雖然他知道眼前的一切都隻是虛擬表演,但置身於莫高窟之中,麵對那些穿越了1200年的“人們”,與它們達成某種意義上的互動與交流,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著迷的事情。

期間,柳白注意到在所有的人群中,似乎有一個僧人始終占據著C位。而且,與其他所有的虛擬形象不同的是,僧人的目光似乎始終注視都在注視著柳白,眼神中似乎隱藏著什麼信息,讓他生出一絲怪異的感覺。

約莫過了1、2分鍾,隨著最後一支駝隊也消失在夕陽之中,這場虛擬表演才算是落下了帷幕,而那名僧人也隨著虛擬表演的結束而消失。微微感到有些惆悵的柳白望著麵前古樸的壁畫,心中發出一聲淺淺地歎息。回味著剛剛的表演,柳白心裏總覺得哪裏怪怪的。特別是那個僧人,總讓他感到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貌似這種虛擬表演是有時間限定的,短時間內不會再重複表演,讓柳白感到一絲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