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鄭城。

韓王安得知張平在府中自刎後,長籲一聲,脊背被冷汗打濕。

除此之外,新鄭城還來了一位貴客-大秦左丞相昌平君。

昌平君進殿後,無視文武百官橫眉瞪眼,更不會在意韓王安鬱悶的心情。

僅僅是用餘光掃過眾人,就能引來不少人仇視。

昌平君對韓王安輕輕一鞠躬,態度輕蔑道:“韓王審時度勢,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四海歸一。”

“秦國定當順應潮流,一統天下。”

“韓王安應攜帶文武百官,出城納降,作六國的楷模典範。”

昌平君語氣滿是輕蔑,根本不在意韓王安陰沉的臉色。

韓王安怒目圓睜,牙齒咬得咯咯作響。

寡人將南陽之地送給秦王,沒想到秦國狼子野心,肚子胖的滴流圓,竟然獅子大開口,討要韓國都城。

寡人還曾向百姓承諾,南陽之地割讓後,秦軍便會放過韓國。

現在秦軍來討要,豈不是狠狠打了寡人的臉了嗎?

殊不知,這是韓王安自食惡果!

倘若韓國不派兵攻取南陽之地,秦軍豈會揮師新鄭?

昌平君見韓王安火冒三丈,竟更加傲慢起來,冷冽道:“韓王應主動開城投降,不然在秦軍鐵騎下,韓國定會屍橫遍野,生靈塗炭。”

百官怒目圓睜,氣的直跺腳,但無計可施。

弱國無外交,即便是外交也是割地才能達成盟約。

而強國即便是語氣傲慢,言語輕蔑,弱國也不敢有半句不敬。

韓王安強忍著內心的憤恨,語氣溫和道:“秦相可否寬限本王三日,寡人要和百官協商。”

“不可以!”

昌平君鄭重的搖頭:“今日臣便要韓王的回複。”

朝中不少忠臣良將紛紛發言,怒斥李斯,揚言韓國已請示山東六國,合縱抗秦,吹捧韓軍銳不可當,以一敵十。

李斯嘴角逐漸放肆,竟哈哈大笑起來,三言兩句便將朝中百官說的咬口無言。

六國合縱之勢已經是過眼雲煙,且不說列國各懷異心,即便是公孫衍這樣的經天緯地之才也無法聯合諸侯,更何況六國已有半數已臣服於秦。

數日前,韓王詔書傳至六國王宮。

魏王增暫時答應,但遲遲不發兵援助。

趙王遷還在為邊疆的秦軍憂愁,怎麼出手救助?

燕齊兩國表麵答應,實則在看韓國的笑話。

楚國討要潁川之地十城,韓王安自然不允。

韓王安三番五次發布詔書,等來的卻是六國的嘲笑,如看小醜一般看著韓國滅亡卻無動於衷。

至於新鄭城僅存的三萬守軍,簡直不堪一擊。

雖然被韓國吹捧為精銳,可惜還不足秦國輕裝步兵厲害。

這樣的戰鬥力,韓國文武百官是怎麼舔著臉說出口的。

昌平君的一句句嘲諷,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入秦王政的心髒。

而擺在韓王安麵前的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送命題。

降!

韓國百年社稷毀於一旦,而韓王安將會作為亡國之君,遺臭萬年。

戰!

秦軍鐵騎定能踏平新鄭,而一旦攻下,秦王政難道會饒恕他?

如果逃到貴族封地,更是自掘墳墓,韓國王室勳貴們將會將他的頭顱砍下,給秦王政當球踢!

韓王安沒有文臣死諫的勇氣,更沒有魚死網破、殊死一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