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算我漢楚兩國國內軍力空虛,現在攻擊長安,大秦若真將主力調走,我們很快便能攻克長安,而秦軍勞師遠征,想要取得戰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我們都不用歸國救援,隻要不斷占領秦國國土,進入我漢楚兩國的秦軍就會快速返回救援。
若大秦沒有將主力調走,我們攻擊長安必不會順利,不過那時,謠言不攻自破,軍心安穩,咱們便可與秦軍慢慢糾纏,不僅能攻克長安,還能一舉全殲了秦國主力。”
楊文毅的話,不僅楚國金國將領點頭,就連漢國軍將也頗為讚同。
現在對長安發起攻擊,是最好的辦法。
“楚國金國軍隊留下進攻長安,若大秦主力在,楚金兩軍也能周旋,待我率軍返回後,便與秦軍決戰。
若大秦主力不在,長安防禦必然空虛,沒有我漢軍,也能攻克長安,我漢軍先一步離開,也能先一步去剿殺入我楚漢兩國的秦軍。
既然現在不確定大秦是否將主力調走,兩個選擇無疑更好。”
新君陳卓遠在國內威望低微,這次參與聯軍進攻大秦,與其他想消除大秦對漢國的威脅,不如是想借出兵征伐的機會提升威望,坐穩自己的皇位。
如今率軍離國,連個像樣的勝仗都沒打,反倒是自家國土要受攻擊,國內那些覬覦皇位之輩,恐怕要直接造反了。
他的提議是為了自己,可對如今戰局來,似乎也是個更好的選擇。
看楊文毅與福隆多沒有話後,三國將領們都不由議論起來。
正如李衛所言,三國聯軍看似人多勢眾,可三家各有心思,遇敵之時能同仇敵愾,大秦隻要不給他們足夠的壓力,便會彼此牽扯。
事實證明,李衛的忍耐沒有白費,哪怕大秦主力還未進入漢楚兩國國境,隻要有了消息,便能讓三家的聯盟出現裂痕。
不想讓威望受損,擔心國內生亂的陳卓遠要率軍歸國,金國與大秦隔著漢楚兩國,秦軍主力就算真的去進攻,短時間內也傷不到金國,福隆多自然力主三國軍隊留下,一起進攻長安。
楊文毅又想集中全力攻克長安,又想回去救援自己國土,一時之間難以抉擇。
聽著周圍不斷的爭吵議論,福隆多拔出腰刀重重看在桌案上。
“夠了!辛辛苦苦帶領大軍入秦,如今長安就在眼前,你們連試一下都不敢,便要逃走麼!楚漢兩國若如此膽怯,我也無話好,誰先走就走,我大金,必要攻克長安!”
完之後,福隆多憤然離去,金國諸將們也不廢話,跟著離去。
“金人果然狂妄無力,他要打就去打好了,朕也帶著漢軍歸國……”
“你真能帶回去麼?”
聽到楊文毅的話,陳卓遠皺著眉頭問道:“怎麼,楚皇要威脅我?”
“不是威脅,是勸告,金國馬匹眾多,且自私自利,福隆多必要攻擊秦軍,若發現我楚漢兩國都不相助,他會如何?一定是率軍歸國,金軍一抽馬鞭就能走,我楚漢兩軍能麼?”
此時陳卓遠才算明白,福隆多所謂的必攻長安,其實是對他們下達了最後通牒。
“那,那我們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不管是戰是退,都要想和秦軍打上一場!”
戰場之中,最忌遲疑,無論是全力攻擊長安秦軍還是立刻撤離,都會讓李衛難受,偏偏徘徊不定的楊文毅做出了最蠢的選擇。
軍中諸將也知道,謠言四起,軍心打亂,拖延越久越不利,國君下旨之後,第一時間擺開軍陣,浩浩蕩蕩向著長安壓迫過去。
這次雙方首戰,無論是李衛還是三國君主都明白,第一戰,一定要勝利,必要打出足夠的氣勢。
三國軍隊各有提防,便有漢楚兩國各布置在左右兩翼,金軍居中,隨時做好救援兩軍的準備。
而李衛也像個戰場白,將本就處於絕對劣勢的秦軍一分為二,分別與漢楚兩軍對峙。
在二十萬金軍前麵,隻有李衛親自統帥的千人騎兵。
看著前麵的千餘騎,福隆多用力揉了好幾次眼睛,依然有些不敢相信。
“周圍已經查探明白了,沒有秦軍埋伏?”
“大汗,已經派出了三波人馬,仔細查看過了,周圍一馬平川,絕對藏不住伏兵。”
越是如此,福隆多心中越是沒底,能接連吞並他國,讓大秦展現出一統下的氣象,李衛自然不是白癡。
可李衛如今的做法,怎麼看都像是個傻子。
秦軍數量本來就少,竟然不知道重點進攻,將左右兩翼兵力平坦,生怕聯軍不能完全發揮出人數優勢。
如今更是隻帶著千餘騎就敢來懟自己的二十萬大軍,這怎麼可能?要是打起來,金軍都不用拔刀,縱馬衝過去,就能把李衛和他的那支軍隊踩成肉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