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道”,尋找“自己”的過程嗎?
徐林的想法得到了神秀的承認,而以這個為出發點,那麼這十牛圖就很好解釋了。
“這一副的是沒有認知到‘道’的存在,開始追尋‘道’的自己。”
徐林站在第一幅《尋牛》麵前,而後來到了《見跡》麵前。
“這一副便是窺見‘道’之痕跡,根據這一鱗片甲的痕跡開始尋找‘道’之蹤跡。”
然後是《見牛》。
“顧名思義,是終於找到了‘道’。”
《得牛》。
“既然見到了‘道’隨後便利用自己一生所學,將所見之‘道’化作己用。”
《牧牛》。
“得道之後便根據‘道’來行動,用知行合一來解釋會更好理解。”
《騎牛歸家》。
“這是徹底將‘道’化為己用的象征。”
《忘牛存人》。
“忘記自己所得的‘道’而認識真正的自己,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牛’也沒有‘道’有的隻是自己。”
《人牛俱忘》。
“這是連‘我’都忘記了嗎?”
徐林一口氣來到了《人牛俱忘》的圖前,這裏隻是一麵白牆而已,而麵對這幅白牆,徐林第一次疑惑了。
若是連“我”也忘記了,那麼之前的一切都有什麼意義呢?
“色即是空,正是因為有色我們才明白什麼是空,得到一切之後我們才能放下一切,這就是《人牛俱忘》。”
對於徐林的領悟神秀十分滿意,一口氣就能看破七幅十牛圖,這樣的賦除了與佛有緣之外也沒有別的解釋了。
“如果按照你的法,那麼達到這一幅圖的境界,那麼在一般的法之中就已經是‘成道’或是‘領悟’了吧,而在這個幅圖之後竟然還有兩幅圖。”
徐林想到神秀曾經過的故事,當年那個高僧也沒有達到“成道”的境界,所以才打算將這十牛村打造成自己的成道之地。
既然都成道了,那麼還有什麼繼續可以追求的嗎?
“領悟、得道這些並非一切的結束,而是止步於第八幅圖而已,而後的《返本還源》和《入廛垂手》這是在得道之後依舊不能放棄修行,這才是十牛圖意義。”
“那你們呢?十牛圖得了幾幅圖?”
徐林倒是有點好奇了,神秀如此氣質也不知道在這十牛圖上是屬於一個什麼境界。
“師父的話我可不方便,可要是我自己的話……差不多是返本還源的境界吧。”
神秀一臉得意的著,不過徐林倒是沒有當一回事,畢竟這隻是神秀自己以為而已。
如果按照十牛圖的定義,曆史上能進入《人牛俱忘》境界的高僧都十分稀少,更別在這個二十歲都不到的年紀,就成就了《返本還源》了。
“那麼那個高僧呢?他最後成道了嗎?”
徐林想起這十牛村應該有個幾百年的曆史,也不知道那位高僧最後有沒有成道。
“……”
神秀沉默了,他的一言不發也是一種回答。
“太爺爺的壽宴就在兩後,我並不打算離開,村子裏有什麼人是可以聯合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