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墳科(2 / 2)

“九曲寨的娃兒,第一批來了五十人,一個月後就隻剩下了二十人。第二批又把空出的名額補滿了。”李不悔權當是趣事,講給柴令武聽。“後來我問了一下蘇蟒達讚朗,才知道第一批的好多娃兒聽不懂、沒興趣,寧願回九曲寨驪山上打鳥。”

好吧,這種類型的問題無解,即便是普及教育的後世,依然有人不願詩書、願意進山打鳥。

兩邊的娃兒,語言交流上多少會有一些障礙,生活習性的差異也會導致一些小摩擦,很正常。

好在柴家莊的大人也記得九曲寨的仗義,給自家娃兒提一提,隔閡就很快過去了。

雖不說兩邊親如一家,至少有幾個柴家莊娃兒,與幾個九曲寨娃兒,時常在一起玩耍、打鬧了。

尤萬峰以蒙學先生檢校柴家莊學堂山長,手下招攬了四名人品過硬、才學不錯的不第同窗為先生,除了蒙學之外,正經的經義也開始傳授。

《禮記》、《左氏春秋》為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公羊春秋》、《穀梁春秋》為小經,兼修《孝經》、《論語》、《老子》。

這基本就是大唐科舉的專用課程了。

這些先生落榜,不是因為他們學識不足,而是因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過不去太正常了。

說到科舉,一個附加的小趣聞可以搏李不悔一笑,禮部尚書李道宗,天天攆著吏部尚書侯君集的屁股,要把科舉從吏部拿到禮部來。

侯君集雖然不情願,曆史的慣性依舊無法抗拒,科舉早晚得拿到禮部去。

柴火一頭闖進了柴府:“莊主,快管管吧!柴旦那瓜娃子,要傷人了!”

嗯?

柴旦這渾小子,好歹也跟柴令武跑了吐穀渾、昆州大都督府,咋那麼沉不住氣?

入莊的路口,破舊的馬車拉著兩副薄皮棺材,在莊口躬身而立的人,一身孝服。

健壯如牛的柴旦,身子不斷跳躍,嘴裏吐著芬芳,要不是同莊的漢子拉著,說不得就是飽以老拳。

柴刀蹲在地上,慢條斯理地回應:“柴達木,不是本管事不講情麵,你一家三口已經遷出了柴家莊,現在又要葬回來,沒這麼辦事的。你說說,都已經混到涇陽縣尉,哦,縣丞了,在涇陽找一塊地安葬,有那麼難嗎?”

不是不可以讓柴達木將雙親葬回來,隻是大家都憋了一口氣,不想讓他如願罷了。

柴達木麵上現出一絲苦澀:“耶娘臨終前,一再交待,落葉歸根,要與祖輩為伴。求柴刀叔父通融一二。”

柴旦咆哮道:“滾犢子!離開了柴家莊,就別回來!”

不怪柴旦生氣,任誰知道自己的小夥伴背叛,心理都接受不了的。

柴令武平靜地開口:“都讓開。柴家莊不是龍潭虎穴,準進不準出,柴達木隻是選擇了離開,又沒有傷害到誰。人各有誌,不必勉強,我還期望你們能個個都出去闖出一片天呢。”

“柴達木,你知道規矩的,不該去的地方別去。你家舊墳科(通‘窠’)的位置,一直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