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毒計(2 / 2)

尚書右仆射高儉哼了一聲:“就知道賣關子。嗣昌,揍得少了。”

高儉輩分高,又一向不刻意針對誰,他的顏麵,柴紹不能不給。

“趕緊說!”

柴令武正色:“臣曾經聽說,陛下心憂突厥之患,稱隻壓製得五十年,可有此事?”

李世民頷首。

這話在公開場合說過,不算泄禁中語。

否則……

柴令武道:“臣有一策,雖施行艱難,卻利於朝廷控製突厥,可以兼顧高原。”

策略,其實是照方抓藥。

不論你對清朝有多不滿,都必須承認,他們控製草原的手段極為高明。

和親這玩意兒就不用說了,效果肯定會有,但是有多大,存疑。

不是每個和親的公主都是隋朝的義成公主。

雖然立場不同,但不妨礙柴令武對這位奇女子表示敬佩。

沒有她,搞不好楊廣在雁門關就去突厥留學了,蕭皇後與楊政道就孤苦無依了。

第一步,當劃定各部落領地、疆界,分封大小可汗,曾經的俟斤、吐屯全部變可汗,使突厥從遊牧狀態變更為定居狀態。

這一步說起來很容易,執行的時候肯定困難重重。

然後,大家都是可汗了,憑什麼我要聽你的?

慢慢地,就從動不動幾萬人征戰,演變成鄰村搶水。

其次,突厥的信仰,除了狼圖騰,就是自然係崇拜。

簡單地說,就是見山拜山、見水拜水,走到哪裏拜一拜就好,薩滿什麼的,其實也就是個輔助。

那麼,將佛教送入突厥!

以鳩摩羅那葉等大和尚舌燦蓮花的功力,不說迅速取代薩滿,立足應該沒有問題。

當突厥人辛辛苦苦放牧所得,慢慢成為佛像的金身時;

當突厥人的子女,都向往入廟宇為僧尼時。

突厥的人口,即便不通過戰爭,也能降下來。

大家都修來生,這不挺好麼?

“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臣預計至少得三代之功,突厥才能完全順從於大唐,真正歸心。”

柴令武說完,再看滿殿君臣,都是怪異的目光。

李世民扭頭看向柴紹:“嗣昌,朕覺得柴令武是不是邪物附體了?怎麼出的這主意,忒毒!”

高儉深以為然:“壞透了!沒救了!得讓履行我兒,離遠一點。”

柴令武笑眯眯地開口:“高文敏可是正在禮部祠部司任郎中,這計劃的下一步,就需要他對佛門所有寺庵下手了。天下寺總五千三百五十八所,其中三千二百四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三年一造簿籍(注:此法源於開元十七年),僧尼五萬餘人,銓擇之事,可盡在他手中了哦。”

高儉怒罵了一聲。

柴令武話雖未說完,大家基本明白基本之意了。

大約會有一萬到二萬僧尼被銓擇出來,這種得罪人的事,高文敏在其位,含淚都得幹完。

以不熟經卷為名,要麼追回度牒、改為民籍,要麼去突厥或高原開拓業務?

李世民的關注點不同:“為什麼不是道教?”

天下觀總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其中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總人數大約一萬餘。

這麼一對比,還用說嗎?

道家,畢竟其要在清靜理國,立身之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