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六章 幹巴(1 / 2)

(友情提醒:本章不適於進食時觀看。)

柴旦返回昆州時,已經是五月了。

將蟠龍玉佩交給李不悔,柴旦多少還是有些私心作祟,稟報柴令武時感覺忐忑不安。

柴令武眉頭一揚:“可以啊!柴旦你很會判斷形勢了。沒錯,蟠龍玉佩在我手裏就是錦上添花,在李不悔手裏可以更好地保住家業。”

柴旦咧嘴,艱難地笑了一下。

莊主該不會是在說反話吧?

以柴旦的文化水平, 確實不易分辨正話、反話。

一直呆在益寧城不走的馬比宏覺,看到與柴旦同行的尚書左司郎中,略黑的麵孔綻放出欣喜的笑容。

官職授了,這就有靠山了,再不畏懼四麵之敵了。

這個意義,甚至比得到新茶的製法更有益處。

當然,茶的製法也很重要,要不命名為“長史茶”, 以示不忘長史大恩?

二十名國子監生統一到位了, 銀生州治中滿倉幹笑著見禮。

柴旦在柴令武身邊小聲陳述,滿倉這廝為何從長安“右遷”到新附的銀生州。

爨誌遠怒不可遏。

不管怎麼說,自己身為昆州大都督府司馬,銀生州歸附大唐一事就有自己的功勞!

即便現在沒有單獨賞到自己頭上,日後晉升大都督府長史,有這一條,那是鐵板釘釘的功績啊!

爨誌遠扔出幾句連阿底裏迷都不是很明白的蠻語,馬比宏覺臉上浮現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真不是阿底裏迷不給力,實在是雲南的烏蠻分支太多,很多地方的小支係語言,甚至需要經過三轉到四轉通譯才能互相溝通,相鄰地帶的溝通就易懂得多。

柴令武不懂烏蠻語,卻懂人性, 隻是帶笑掃了爨誌遠一眼。

滿倉治中在銀生州的幸福生活,一定能讓他終生難忘。

銀生州治所開南縣,鋪開了藤條凳、竹編矮幾,擺上了酒菜,新到的佐官排排坐,刺史馬比宏覺舉起木杯敬酒,席外是一群烏蠻小娘子載歌載舞,“呦呦”之聲四處飄蕩,讓人飄飄欲仙。

除了偏僻一點,語言不大通一點,飲食習慣差異大一點,問題也不是太大嘛。

總算滿倉他們還記得是初到銀生州,不可放浪形骸,看著那些年輕的烏蠻小娘子,克製,再克製,想勾搭,日後機會多的是。

烏蠻菜的特點,鮮、嫩、脆、香,偏鹹、辣、麻,木耳、蘑菇之類的新鮮菜肴層出不窮,苦蕎粑粑煎出來也挺好吃的;

砣砣肉味道鮮美,肉心卻總有那麼一絲血絲;

油酥夾夾蟲, 這個略微考驗人,不是所有人都對食蟲無心理障礙的。

沒轍,百蟲宴是南部邊疆的特色,這裏隻有一道夾夾蟲,已經是極厚道了。

轉轉酒,馬比宏覺終究沒有安排,畢竟那種喝法與中原的習俗差異太大,怕他們一時接受不了。

幾上,一盤香味四逸的肉幹巴讓滿倉胃口大開,一個人就甩了半盤。

入鄉隨俗嘛,這裏吃就叫甩,甩飯、甩米線是雲南的常規操作。

滿倉借著些許酒意,看向馬比宏覺:“刺史,這肉味道不錯啊!難道是傳說中的麂子幹巴?”

馬比宏覺露出憨厚的笑容:“這可是我們與鄰居望部交換來的寶貝,專門招待貴客的。”

望部在銀生州西南,後世耿馬、滄源、西盟一帶,“望”與佤族自稱的“佤”相同,生活區域又高度重合,基本可以認定望部就是佤族的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