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九九歸一(2 / 2)

“大首領,我們的後人,還會記得先人胼手胝足入滇的經曆嗎?”

張麻子煩躁地轉圈。

爨弘達笑了:“想那麼多做什麼?誰也沒個前後眼,能看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事,由著後輩折騰吧。你家張商任了大都督府錄事參軍,也算是強爹勝祖了,這就夠了。”

爨弘達想明白了,反正無力抗拒,就享受吧。

……

益寧城求知閣的規格比唐興縣的求知閣大多了。

益寧縣始終是昆州大都督府的治所,人口要多很多。

即便是以前,讀書人也是以爨族語言與漢字交織著學習,算是古老的雙語學習了。

所以,接受中原文明,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什麼難事。

“哈,班固的《兩都賦》!”

“噤聲!我這裏找到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子虛賦》。”

一名書生豎指於口,手中三篇賈誼的《過秦論》淡雅封麵,彰顯著不一樣的格調。

另一名書生無聲地笑了,手中李斯所著《諫逐客書》輕輕擺動。

一名老書生指頭輕輕敲了敲散發著墨香的《連山》,不知道這一版是真是假。

《連山》原版失傳已久,世麵上隔個幾十年,又出一版《連山》,誰知道是不是偽作?

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這些書籍,而是柴令武親筆所書的露布。

凡昆州大都督府所轄,無論出身、年齡、健康,隻要是清白之身,即可到所處州縣衙門報名,由州衙考核後薦舉,明年十月入長安科考。

得不到舉薦者“亦聽自舉”,“潔己登朝,無嫌自進”。

這個消息,讓昆州的讀書人欣喜若狂。

早就聽說大唐的繁華了,若是能考中,豈不是可以留在中原繁華地帶做官了?

即便學問差一點,不是可以遊曆嗎?

看看大唐的山水,欣賞大唐的美人美景,豈不快哉?

這個時代沒有“窮文富武”一說,因為沒有一定的身家,以紙張的昂貴,家境差一點的都負擔不起。

基本上,書生們都是有一定背景的人物。

他們對大唐的認同,能夠倒逼著家人認同大唐。

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得為子孫的前途著想,即便有些不如意,好歹也忍耐下去。

“阿耶,明年我要去長安科考!”

“阿翁,我已經去州衙報名了。刺史說,州衙薦舉我入長安了!哈哈!”

自然,也免不了有遭家人潑冷水的。

“就你這半瓶子醋,明經、秀才、俊士、進士,你通哪門?”

“呃,還有明法、明字、明算三科,就算律法、算術我不行,總不至於連書法都過不了吧?”

“明字沒前途。”

“看人吧,大都督府長史隨行的二十個國子監書學監生,如今不都是七品、八品的官身了?”

真沒得比了,長史身邊的書學監生,隨他上礦山吃了多少苦?

但是吧,高不成、低不就的子孫就那樣了,你能咋整?

讓他一輩子無所事事,蹲家裏閑著挑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