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忙碌的柴家莊(2 / 2)

“柴家莊的莊民日子如何,你可以隨便找人打聽,沒事。”

棉花,那是棉花啊!

彈棉花,彈棉花,半斤彈成八兩八。

有棉花,就能製棉襖,就能讓大唐的百姓向更寒冷的地方擴展。

棉花自身不值多少錢,可裨益真的很大。

麴智高微微猶豫。

白疊也算高昌的特有物種,擴散之後,高昌連這一點微弱的優勢都沒有了啊!

“以後你提前半年報燒春的需求量,我會盡量安排生產,首先滿足你。”

柴令武拋出一句承諾。

麴智高承認,他動心了。

即便是因此將高昌賣了也在所不惜,何況是區區白疊!

“博士放心,即便是麴智高這條性命交代了,也得把這事辦得漂漂亮亮的。”

嗬嗬,商賈的話,你得跟擰濕毛巾似的,使勁擰,最後才能相信指甲大那麼一點兒。

有了這一萬緡預付,柴令武還有什麼不能做的?

就是稍微有點打臉。

之前跟柴躍說燒秋的銷售量大,現在看來,因為運輸成本的問題,以及售予胡商、開通外銷渠道,燒春的需求量搞不好才是最大的。

這個神奇的轉折,連見多識廣的柴躍都愣住了。

這個偏差大得沒邊了,要不是有一萬緡的折子在眼前,柴躍都不敢相信。

錢都入賬了,更不怕什麼風險,幹勁十足的柴躍大批量買了石炭、麥子,燒春的生產線開始快速運轉,酒窖裏的壇子數量越來越多。

這一次,壇子不再是那麼質樸的,柴令武通過歐陽詢,承諾日後奉上十斛燒春精品,求得了閻讓(字立德)的一幅踏春圖,再配上歐陽詢的題字,專門燒製的壇子要精美許多。

也是,這樣的包裝才配得上燒春的價錢。

閻讓、閻立本兄弟倆,在建築、繪畫上並駕齊驅,可惜閻讓的畫作在後世沒有存品。

於是,原先質樸的壇子全部安排去燒秋那邊,唯有精美的壇子才能與燒春更配。

酒坊這頭,柴躍隻是把握個大方向,具體事務已經交給次子柴禾了。

雖然不願意服老,但力量確實是在衰退,也該讓柴禾獨當一麵了。

曲轅犁作坊,莫那婁氏知道了柴令武不在意作坊的保密性,在搞清楚生產流程之後,安排鄰村的男女,開始按工藝分組,一道道流程分開,形成完整的流水線,效率瞬間提升了。

流水線這個概念,柴令武還是略懂,具體操作卻兩眼一抹黑。

不是說你一個外行,有了點先進概念就可以貿然進來指指點點的,還得是莫那婁氏這樣的行家,聽一遍柴令武詞不達意的表述後,才可以安排得極其順暢。

連程、孫康、丁懿在莫那婁氏上任曲轅犁作坊管事後,首次到柴家莊,便為曲轅犁交付的數目所震驚。

“博士,這是怎麼辦到的?人數沒有增加啊!”丁懿驚歎道。

“這是博士的秘技,豈能隨意亂問?”連程橫了他一眼。

在這個時代也好,在後世也罷,很多技藝、技巧都是秘而不宣的,貿然發問確實有些冒失。

柴令武失笑:“何必一唱一和的呢?本來就要說給你們聽。畢竟,你們賣得越多,我分潤得越多。”

流水線這東西,要說細節是真的多,可原理嘛,三言兩語就能說完。

無非是分組,各自負責一段專業的工序,標準化生產,張家的箭鏑可以套在李家的箭杆上,尾上再安上王家做的尾羽。

這樣可能會導致一些老匠人的作品特性喪失,卻因為標準互通、各自負責一段,效率上會提升不少。

當然,初期肯定要磨合一段時間的。

反正,柴令武隻管出主意,幹不幹就是他們的事了。

連程、孫康、丁懿起身,鄭重叉手。

這一份人情領大了,隻要家中子弟還願意從事作坊,不管是造啥都能用上啊!

統一標準之後,對單一能工巧匠的依賴,也不會再如現在一般重了。

孫康重新落座,向柴令武討教:“博士,現在我們的曲轅犁在嶺南、交州、愛州暢通無阻,也助得當地百姓增收,林邑國主範鎮龍向我們求購一批曲轅犁,博士以為該不該賣?”

之所以會請教柴令武,不是因為曲轅犁是農具,更因為犁鏵是鐵製品,數量眾多的曲轅犁進入林邑,他們把犁鏵取下來打造兵器的話,這責任,他們區區商賈承擔不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