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超級新藝城宣布成立那天,《成報》就成為超級新藝城的喉舌,借助《喋血雙雄》再次從正麵報道新藝城也很正常。
《明報》的公允,《東方日報》鼓吹,還有其他報紙對電影本身和片中演員的全方位報道,最終都被《星島日報》的黑比了下去。
不得不說《星島日報》這回黑的很有水平,即便是黑馬國際的超級粉絲,也必須承認丫黑的頗有幾分道理。雖然十一月不屬於傳統四大檔期,但是《喋血雙雄》自上映以來,票房躥升勢頭,令人產生錯覺。就像《星島日報》報道的那樣,聖誕檔提前到來了。
《東方日報》記者曾有過統計,黑馬院線旗下十五家戲院,如果場場滿座一個不落,每天票房頂天也就兩百萬左右,《喋血雙雄》三日票房超過五百萬,平均上座率超過八成,每家戲院門前都有人高舉求票的牌子——這種情形一般隻會出現在傳統檔期,因為那時候公眾放假有假期。
更重要的是,由於戲院分布問題,許多人都認為,如果能夠黑馬院線旗下能夠多幾家戲院,《喋血雙雄》的票房還會更高。
這麼好的電影,居然在聖誕檔之前上映……《星島日報》的評價沒錯,黑馬院線的排片還真豬!
如此火爆的票房,任何人都預料不到,黑馬國際諸多高層,哪怕參與其中的吳雨森、周閏發,甚至連陳平安都沒想到。
陳平安記得,後世的這部電影是89年暑假檔上映,取得了一千八百多萬的票房。考慮到89年的票價比86年上調百分之二、三十,票房劃到86年也就是一千五百萬左右,是暑假檔的一千五百萬左右!
所以陳平安把這部電影安排在聖誕檔之前的檔期,可是這幾天的票房給他帶來太大的震動,以至於他召開專門的座談會,公司高層、導演、編劇盡數參加,電影中的主要演員也全部被邀請參會,討論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
這有種茶話會的性質,大家聊得很盡興,也就王京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去年的《英雄本色》無法超越,今年的《喋血雙雄》看勢頭直逼年度票房冠軍寶座,想要依靠《幽靈鬥僵屍》斬獲年度票房冠軍,估計是沒戲了。
大家各抒己見,其中不斷有人祝賀吳雨森、周閏發、李休賢、葉倩雯等人,其樂融融的氣氛讓李休賢有幾分感慨,不要說以前的邵氏了,就算現在的嘉禾、德寶和新藝城,都不曾有如此河蟹的氛圍。
這種大討論還是很有用處的,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對成功電影展開分析,各抒己見,最後能夠分析出電影的成功之處,以及各個賣點元素。雖然吳氏暴力美學無法複製,但這些賣點元素可以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通過眾人的分析,陳平安亦收獲匪淺,終於弄明白同樣一部電影,為什麼會比後世取得更好的成績。
吳雨森和周閏發通過《英雄本色》和《英雄本色續集》建立起的影評搭檔形象深入人心。《英雄本色續集》在劇情方麵顯得單薄和不足,《喋血雙雄》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因為兩部電影上映比較接近,這種對比令觀眾更加追捧《喋血雙雄》。
其次,《英雄本色》掀起英雄片、槍戰、黑幫熱還延續在最高峰,這一年多來湧出無數跟風片就是最好證明,周閏發還接拍了好幾部跟風片,周閏發在這種類型影片中的號召力非常高。
另外就是黑馬國際已經創立起自己的品牌,在觀眾心中豎立其“凡出品皆精品”的形象,無意中也促升了票房。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同檔期沒有像樣的對手。不像後世的《喋血雙雄》,在暑假檔上映對手強硬,分走了不少票房。這也是票房淡季的機會,一旦電影非常出彩又沒有競爭對手,淡季同樣能夠出成績。
在《喋血雙雄》的熱映中,影壇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台灣金馬獎。十一月下旬,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禮,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