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告辭而去,臨走時,告訴李乾一個消息,陝西行都司的巡禦史,已經暗中來到了冠虜鄉堡。
李乾有些擔心,冠虜鄉堡有太多不能喧之明麵上的東西了,縱然各處都有嚴密的防守, 單也不能完全遮人耳目。
既然無法遮掩所有不能見光的東西,那就把有可能發現這些東西的人殺掉。
李乾心中殺機浮現。
牛金星唬了一跳,連忙說道:“主公,這巡禦史來頭可不小,輕易殺不得!——”
“是何人?”
李乾自從斬殺了原州城操守官常世遠以後,也發覺最近心中殺氣較重。
解決問題總想著一勞永逸。
“原吏部驗封司主事, 稽勳司郎中,萬曆年間進士, 代州人孫傳庭!——”
李乾猛的一驚,心中惴惴,孫傳庭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挽大廈將傾的明朝之頂梁柱。
明末農民軍的克星,一手將明末農民軍按在地上摩擦,要不是最後因為後勤糧草極度缺乏,也不至於在汝州之戰中潰敗,陣亡於潼關。
在孫傳庭死後的僅五個月後,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之說。
原本曆史軌跡中,孫傳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歸鄉,賦閑在家近十年之久。
直到崇禎八年(1635)才還京任職,曆任吏部驗封司郎中,順天府丞,崇禎九年調任陝西巡撫,與洪承疇一起鎮壓農民起義,擒獲‘闖王’高迎祥,消滅十五股義軍, 穩定了陝西局麵。
崇禎十一年因清兵再次入塞,赴京勤王,在盧象升戰死後,代理其總督各鎮援兵,翌年升任保定總督。
不久以失聰為由請辭,遭到多疑剛愎的崇禎帝懷疑而下獄,直到崇禎十五年獲釋,任陝西三邊總督,被崇禎帝揮著鞭子趕著,出潼關進剿李自成,並在郟縣之戰因缺糧,士兵隻能吃青柿子充饑,而敗於李自成。
後崇禎十六年加督師,兵部尚書銜,再次進剿李自成,還是因為後勤供應不上,士兵餓著肚子,在汝州徹底潰敗, 不久陣亡。
李乾腦海裏回憶孫傳庭傳奇, 武勇, 彪悍,憤懣的一生,對這個原本曆史上的忠臣良將,而感到敬仰與惋惜。
可以說,孫傳庭不死,大明不會亡,哪怕明朝朝堂上,袞袞諸公與崇禎皇帝,能給孫傳庭小半數的糧餉,以他的本事,李自成與張獻忠等農民軍,絕對會被碾壓致死。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明末糟糕的財務狀況,讓崇禎帝拿不出任何的糧餉喂飽饑餓的軍士。
不單孫傳庭的部隊如此,遍觀明末五大精銳軍隊,無論孫傳庭的秦兵,盧象升的天雄軍等,最終的敗亡,全都是因為糧餉不及。
連各地造反的起義軍,深究起來,哪個是農民,起義軍中骨幹,無不是原本的官兵。
都是因為吃不飽肚子,拿不到任何錢糧,原本的官兵,才會攜裹農民造反起義。
說是農民軍,不如說是鬧餉的官兵。
究其原因,隻因肥了鄉紳官吏,而窮了朝廷,要是崇禎帝有錢有糧,何至於亡與李自成之手。
更別說被清妖韃子撿了個大便宜,禍害奴役漢家兒女數百年,就憑那些金錢鼠尾的畜生,他們也配?
心中浮想聯翩,李乾暗自歎了數聲,旋即目光冷戾,鄉紳,官吏這兩大明末寄生蟲,該殺該剮!
大明不是亡與李自成等農民軍,也不是亡於皇太極的韃子兵,而是亡於自家的鄉紳,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