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振理這些日子的不懈努力之下,唐振理終於成功搭建了一個能夠模擬出穹頂當中生態變化的一個模型。
為了能夠模擬全麵之前失敗的每個過程,唐振理在這台超級計算機麵前,可是專門呆了足足數天時間。
雖然還有很多小的方麵沒有事無巨細的深入,但整體的方案便越發趨於完善。
在方案做出來的第一時間之後,對於生態穹頂的探討會再次召開!
唐振理站在會議室的電腦前,投影儀上呈現的就是他這段時間以後做成的方案。
此時的唐振理,正和一眾專家學者解釋著。
“按你們所說的去防備碳酸所給我們造成的破壞的同時,那麼勢必會導致建築的外殼因此而變得更加脆弱,一旦外界遭遇任何的波動,那麼這些外殼就會像是蛋殼一樣直接碎裂,完全無法起到保護作用”
“這種方案的錯誤性便在於你們所研究的這些基本都局限於一個狹小的空間當中,試圖17將所有的情況在這一個小空間裏全部複現。”
“簡單來說你們這樣做完全就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隨著唐振理把所模擬出來的數據全部都給奉獻出來,這些之前執著於研究小型穹頂的人目光沉思之後,頓時一亮!
顯然也是想明白之前的錯誤方向。
礙於他們之前並沒有足夠大的場地,所以才出現了這樣的錯誤。
反應過來以後,坐在會議室裏每一個進行過穹頂研究的人都把注意力投到了唐振理身上。
一個個皆是目光熾熱,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
與此同時,唐振理還在前方講解著。
“關於月球基地的建設,材料方麵是我們所需要把控的重中之重,前期我們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月壤來構建基礎基地的外殼,並且把基地置於地下,盡可能降低隕石可能對我們造成的威脅”
聞言,一眾專家學者也是紛紛點頭,這個不成問題,
“另外因為現在所有研究都局限於沒有足夠大的場地,在生態穹頂的研發過程中,我認為
應該將穹頂相應的實驗轉移至月球上進行,憑借著我們強大的補給力量來彌補前期穹頂需要補給的尷尬局麵,等到逐漸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以後,我們再重新開始月球基地的建設。”
在提出來這個方案之後,研究所裏的一幫人都陷入了沉默,所有人目光中都流露出沉思。
如果是這樣的話還是有所風險的
他們之前在研究這些能夠自己自主循環的生態穹頂之時,都是在不遺餘力的去盡可能模仿著外太空的環境,這樣始終還是會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這個方案雖有風險,不過勝在真實,因為地表上不可能模擬出月球的環境!
可一旦搬到外太空之上,那麼這些數據將都是最為真實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