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國產第一科技品牌(2 / 2)

首先了全國上千所大學,設立微機教室,已經至少是十萬台以上的大市場。再加上,一些有條件辦電腦教室的中小學,逐步的辦起電腦教室,使得光是教育係統,便能夠提供每年幾十萬台的市場。

將國內的市場,視為自己的禁臠。張少傑便豪氣的問道:“中央電視台一年的黃金時間段廣告,要多少錢?”

“至少要百萬元吧!”陳尋真說到。

改革開放之初,央視學習了海外的經驗,開始嚐試廣告業務,最初一年僅僅有千萬元的廣告費。哪怕是這樣,在84年的時候,央視的廣告收益才不過是1億元人民幣左右,換算成港元才有3億港元,亞洲電視一年廣告收入,也比央視多三倍!

“這麼便宜?”張少傑愕然,道,“你去和央視商議一下,將我們的廣告掛在央視黃金時間段一年時間!”

商業時代,普通的消費者,了解一個品牌,首先從廣告開始。

沒有廣告,哪怕是茅台、可口可樂,也不能成為暢銷產品。

龍騰科技生產了中國第一台國產pc,在這個信息相對封閉的年代,也隻有通過央視的廣告,才能夠樹立起國產第一電腦品牌的旗幟!

有了“國產第一科技品牌”的名號之後,今後好處肯定多不勝數。

曆史證明了一個大趨勢,任何一個國家隨著本國經濟崛起之後,同樣價格、服務下,國產品牌逐漸擁有越來越多的優勢。

就拿連鎖零售商場來說,在90年代,外資零售連鎖店剛剛進來的時候,很的吃香。甚至,一些經濟研究學者,憂心忡忡認為外資的連鎖品牌將會壟斷國內的80%的商品零售市場。

但是,結果卻是令人吃驚,隨著21世紀初,中龘國政府逐步取消了外資的優惠政策之後,氣勢洶洶進入中國市場的連鎖公司,絕大多數都水土不服,逐漸陷入虧本、微利、投資失誤等等場景。

而中國內地的很多本土連鎖企業,卻是紛紛的從弱小發展成為巨頭。那時候,很有有識之士才馬後炮的發現,所謂外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其實是扯淡的,純粹是早年中龘國政府給他們太多的優惠政策,才使得他們利潤率較高。一旦取消了優惠,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下,外資企業對於市場適應能力弱,戰略眼光差的弱點不斷的暴露出來。

而且,哪怕是一些經營、管理很出色的外資企業,在公平的環境中,也是競爭不過本土品牌。

外資品牌最初的成功,就像是遊客到動物園,抱著好奇心看猴子、猩猩一般的心態,覺得新奇的時候,能夠吃香。等到長期體驗下去,覺得不過如此之後,逐漸的都會不斷轉為國產同類產品的消費者。這就是曆史大勢,不可阻擋的趨勢......

所以,張少傑從一開始,便旗幟鮮明的高舉“國產品牌”、“民族品牌”旗幟。這也是布局未來,使得在各位民智漸開,國產品牌吃香的時代,不至於被市場淘汰。

而在龍騰科技給了廣告費之後,央視每天的新聞聯播的開始前1分鍾,都被龍騰科技的廣告所占據。

逐漸的,第一民族科技品牌、中國第一台國產個人電腦等等口碑,已經隨著央視的廣告,傳播到了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