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百萬編劇(2 / 2)

“行,就讓小張幫你,不過你必須今天就學會。”

溫馨的小插曲過去了,就是一天的大戲,《奇謀妙計五福星》在票房上雖然並沒有打破《最佳搭檔》,但是媒體上卻更上一籌,最出彩的莫過於編劇麥成雄,記者們的職業道德,而且觀眾們喜聞樂見,把麥成雄的全部檔案都翻了出來,特別是在之前的那些不光彩曆史。

《香江報》雖然不是香港第一報紙,但是讀者群體很廣,在《奇謀妙計五福星》剛一下畫的時候就最先報道了這樣的一篇文章,《第二位兩千萬編劇誕生》,不光說了麥成雄,而且編輯非常專業的角度,把《最佳拍檔》和《五福星》兩部片子比較起來,發現共同點很多。

第一,就是兩部片子都是警匪類的都市喜劇片,而後者比前者更加注重了本地文化,可以說後者是香港的本土文化。

第二,更注重了明星效應,前者選用了三位最紅的明星,而後者更是選用了眾多的明星參演,這是不是意味著香港也將展開好萊塢模式?

它提出的兩點很主觀,僅僅是為了娛樂而已,報紙一出來,業績上漲一大格,這成為了一個信號,如破了殼的蛋馬上引來了眾多媒體青睞,各持己見的報道著《奇謀妙計五福星》各方麵的消息,一時間這部片子居然成為了香港人飯後最多見的話料。

《香港日報》不愧是香港報紙龍頭,眼光卓見都有不同,特別是針對那篇《第二位兩千萬編劇誕生》文章,給予了反擊,發表了一篇《百萬編劇先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香港電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本來從數字上和氣魄上,後者怎麼也沒有前者夠刺激,可這百萬是編劇的所得,並不是電影票房,放眼香港,還沒有那位編劇能夠得到這樣的成績,一個片子導演不過才得到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它無情的揭露出華麗票房背後的真實來,原本把麥成雄當成笑料的人,突然間腦子清醒,百萬足以讓人嫉妒眼紅,也引發了編劇不滿現在待遇問題,出現更多反對麥成雄的文章。

最先向麥成雄開炮的就是新藝城的當家老板兼編劇,《最佳搭檔》的編劇黃白鳴,接著是邵氏的編劇,未來商業片大導演,大胖子王靜,連嘉禾公司的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編劇張澤這個時候也浮出水麵,批判麥成雄的抄襲,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有反對就會有支持的,徐可工作室的徐可大導演,還有陳勳齊等就很讚成,與麥成雄的想法非常一致,正所謂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最佳拍檔》不也是抄西方風格的片子嘛,雙方陣營雖然筆伐激烈,但都是以編劇或個人角度爭議,所幸並沒有實質的威脅,隻不過給日常生活添加點談資。

反而給麥成雄戴上了一頂金碧輝煌的“百萬編劇”大帽子。

更不知誰那麼缺德,把麥成雄寫字醜都抖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