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談判(2 / 2)

最終,征求了甘鬆的意見,魏正明與校方達成協議。

新藥的宣傳、生產、手續辦理、成本費用等,全部由校方負責。魏教授和甘鬆負責技術指導和藥物用水的提供。新藥的名字叫做“忠山治癌膠囊”。校長提議叫“甘鬆治癌膠囊”,甘鬆沒同意,他不想自己的名字現在就這麼響亮,還是低調一些好。

股份劃定了,學校占五成控股,魏正明占一成,甘鬆占四成。本來提議學校和甘鬆各占一半的,甘鬆主動讓了一成給魏老師,報答他對新藥所作出的努力,以及這段時間以來對自己的教導之恩。

這樣看來,甘鬆似乎是吃虧了,如果找到其他合作商,說不定甘鬆得到的回報會更高。

但從長遠看,甘鬆卻是賺了。

第一,他跟學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以後有什麼事情,學校會頂到最前麵,自己會少許多麻煩,可以把自己保護起來。瀘州醫學院在醫術界的地位還是不差的。

第二,甘鬆不需要付出多少勞動,隻需要提供熬製藥物所用的帶有三足金蟾氣味的水液即可,每天隻花很少的時間,便可以完成工作任務。這項工作他已經委托給了魏教授,他不想操這份心。

第三,最核心的東西金蟾珠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學校要反悔,也拿他沒辦法,沒有了他的金蟾珠,治癌藥物便沒什麼用。

此外,甘鬆還獲得了一個留校生的名額,隻要一畢業,立刻安排在學校工作。不過,甘鬆始終想回到自己的家中,這一條沒有答應,提出了另外一個要求。那就是新藥的宣傳和銷售,他不參與、不出麵,全部由魏教授負責,對外也不能宣布新藥是甘鬆發明的,而是醫學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學校答應了,雖然蒙麗麗有些失望。

商談過後,學校便開始做起了藥物生產手續的審批、藥物的生產以及宣傳等事情。

很快,學校的宣傳,以及前期試驗新藥康複的患者的宣傳,起了很大的作用。聽到消息到醫學院治療癌症的病人猛漲,學校狠狠地賺了一筆。同時,學校一躍成為全國最著名的癌症治療醫院,名聲和財富都在持續增長中。

忠山治癌膠囊經常出現斷銷的情況,畢竟每天能夠熬製的膠囊隻夠二十個患者的需求,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要。膠囊的價格一路飆升,從最開始定的100元一顆,漲到1000元一顆,黑市價已經到了2000多元一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即使1000元一顆,患者們都覺得賺了。

為什麼?患者一天吃六顆藥,一個療程花費十來萬,比做手術和化療的費用要低一些,關鍵是能夠保證把癌症徹底治好,又可以免除手術的痛苦,誰不願意花這個錢?

忠山治癌膠囊推出市場以來,甘鬆可樂壞了。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一顆藥他便能賺400元,一天能賺近五萬,一年就是近千萬。

這對於一個農村娃子來說,是不敢想象的。

雖然要次月中旬,也就是國慶放假之後,才結九月的帳。但甘鬆能夠算得出來自己的收入情況,每天跑到醫院去問問,賣了多少多少,再算一算自己賺了多少多少。

就好比肖巷子寫小說《鄉土藥神》,這周上三江推薦,每隔半小時便去看一看,收藏漲了多少多少,推薦票漲了多少多少,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