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文明的衝突(1 / 2)

歐洲各國已經隱隱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文化科技方麵與大秦也相差無幾,武器也很先進。

隨著大秦海軍的實力不斷提升,或許傾盡全力能打敗他們一時,但要長期統治歐洲那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與西方全麵的軍事衝突,並不利於大秦的經濟發展,不利於工業革命的推進。作為大秦皇帝的秦牧,必須考慮怎麼做對大秦才是最有利的。

遠洋艦隊的主力就要挺進印度了,目前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在印度都有自己的利益,不過占主導的是荷蘭人,而且占領好望角的也是荷蘭人。

秦牧想了想,決定采取分而化之的策略,具體而言,就是針對荷蘭人,而盡量避免與英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發生進一步的衝突。

把荷蘭人的地盤占了,並進一步擴大大秦利益範圍,同時讓英國人、葡萄牙人小小的分一杯羹,避免西方各國全部扭成一團與大秦對抗,這或許比與全世界為敵好得多。

有關各個文明衝突之事,秦牧再次將內閣大臣和兵部、外交部、六軍都督府的軍方大員招到蒹葭殿來商議。

海軍大都督狄中行首先發言道:“陛下不必擔心,這次遠洋艦隊挺進印度,主要針對隻是荷蘭人,隻要其他各國不主動發起攻擊,遠洋艦隊也不會主動攻擊他們。”

秦牧搖頭道:“沒這麼簡單,畢竟之前咱們與之有過交戰,遠洋艦隊進入印度洋後,難免會讓各國產生誤會。”

外交部右侍郎甘南說道:“陛下,在這方麵,外交部正通過商人的渠道,力求先與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取得聯係,並達成諒解,除了西班牙外,臣相信英國和葡萄牙是願意與大秦握手言和的。”

秦牧沉吟不語,在決定讓陸軍代替海軍進駐南洋諸島,然後讓海軍抽身挺進印度洋時,這些策略已經策劃好,對這一點,秦牧心中有底,他今天招集大臣來議事,是另有原因。

首輔司馬安問道:“陛下所擔心者,可是奧斯曼帝國?”

秦牧說道:“淡不上擔心,不過由於之前大秦與奧斯曼沒有交集,咱們這個龐大的帝國反而沒有對歐洲各國那麼了解,不了解自己的敵人,這是極為危險的事情。”

今天秦牧招集眾臣來,就是要捋一捋大秦與奧斯曼及以歐洲各國的關係,他讓小太監抬上來一個地球儀,然後說道:“從地球儀上可以清楚地看出,目前世界上共分為三大文明板塊。以西歐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以奧斯曼帝國為代表的文明,以大秦為代表的華夏文明;

這三個文明之中,西歐各國以海洋為生命線,因此又代表了海洋文明。而奧斯曼帝國雖然有海中海、紅海、波斯灣等廣闊的海岸線,但其重心在內陸,是典型的陸地文明。

以前陸地文明是超越海洋文明的,但隨著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的發展,海洋文明必將會超越陸地文明,因為通過船隻,人們可以去更遠的地方,見識更多的東西,發展出更大的貿易,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

而且諸位注意到沒有,象我大秦,整個經濟重心都在東南沿海,象西北那些省份,地域雖廣,但產出遠無不及東南沿海,而且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並會越來越明顯。

再看朝鮮的漢城、日本的江戶,也無不如此。而海洋將全世界所有最富裕、最發達的地方連接了起來,因此海洋文明的優越性在不斷擴大,海洋文明在今後數百年,甚至千年之內,必定會領先於陸地文明。

這也是朕為什麼選擇定都南京的原因所在。朕努力推動大秦走向海洋,但就目前而言,大秦還是一個半海洋,半陸地的文明國度。”

蒹葭殿裏的大臣屏息聽著,在整個大秦,或許隻有皇帝本人才有這種世界性的眼光,也隻有他能分析出各種文明優勢和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