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李白的故鄉(1 / 2)

哈薩克汗國分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又稱大帳、中帳、小帳。中帳在哈薩克中部高地,小帳在烏拉爾河至裏海一帶,大帳在巴爾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一帶。

汗國主要由哈薩克人組成,也吸收了諾蓋、烏茲別克等眾多別的部族人。

其都城叫突厥斯坦,位於錫爾河下遊右岸的平原上,是中亞地區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中心。

哈薩克汗國占有的欽察大草原,與漠西大草原有漫長的交接線,之所以叫交接線,不叫邊境邊,是因為雙方根本沒有實際上的邊境劃分;

當初準噶爾強大時,不斷向西侵蝕,勢力一度擴展到達巴爾喀什湖以西,進入了欽察大草原。

但準噶爾被大秦擊敗,退往南疆之後,哈薩克汗國的勢力趁機東侵,占領了巴爾喀什湖以東大片草原,至今很難說得清哪裏是邊境線。

雙方的勢力範圍交接線如此漫長,蘇謹隻有三萬兵力,要防守的話,肯定是防得了這邊防不了那邊。

有鑒於此,蘇謹決定采取主動進攻的方式,來阻止哈薩克汗國的東侵。

但哈薩克汗國麵積非常大,相當於所有西歐國家麵積的總和。

對麵這樣一個地大人稀的國家,蘇謹采取了幾乎與李定一樣的戰略方案,拋開細枝末節,直擊其心髒。

他集結了兩萬兵力(其中裝備六九式步槍的秦軍兩千人),每人三騎,自伊犁河穀向西,準備經伊塞克湖,走碎葉川,殺奔位於錫爾河下遊的哈薩克都城突厥斯坦。

兩萬大軍,六萬匹戰馬,浩浩蕩蕩馳騁過草原,鐵蹄如雷,掀起肅肅殺氣直漫天際。

剛出伊犁河穀,就殲敵八百,在伊塞克湖以東的白於山又殲敵兩千,到伊塞克湖北麵,用半天時間攻破蘇斯爾城,斬敵三千兩百人。

攻破蘇斯爾城後,蘇謹兩萬大軍繞行伊塞克湖,殺奔碎葉川,浩蕩的秦風席卷向中亞。

這裏,曾是大唐安西四鎮的領土,自唐朝之後,漢人的金戈鐵馬已經太久沒到來到這片疆域了。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開創者,所有秦軍將領激動莫名,伊塞克湖畔回響著大秦的戰歌,雄風浩烈:

秦有銳士,劍有鋒芒。

黑衣玄甲,橫掃八荒。

......

這不再隻是理想,兩萬大秦鐵騎,正在用行動演繹黑衣玄甲,橫掃八荒的傳奇。

“報,大將軍,前方三十裏,就是碎葉城,已探明,城中有守軍兩千人,有居民近兩萬人”

伊塞克湖西麵,有一條河流向西,這條河就叫碎葉川。

碎葉川河穀呈東西走向,長約四百裏,最寬處一百六十裏;兩邊雪峰林立,高聳入雲,山中多溫泉,河穀中氣候宜人,是連接東西的重要通道,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又個條“河西走廊”。

碎葉城就位於碎葉川河穀的東端,扼守著這條重要的絲綢之路通道入口。

唐代的碎葉城是效仿當時的都城長安而建,規模宏大,隻是幾經戰火摧殘,現在的碎葉城已幾經重建;

中亞的遊牧部族難有大唐那樣的財力的魄力,重建起來的碎葉城小了很多倍,長寬不過一裏,城牆主要是以石條、土坯結構,城內也不再是原來長安城的格局。

隻是城外還能看到唐代碎葉城的一些遺址,當年的城牆和城內建築多是巨石為基,現在都還殘存著。

蘇謹帶兵來到此處,望著規模宏大的舊址,斷壁殘垣在天空下綿延,野草叢生,禽獸出沒,一派淒涼。

這就是詩仙李白的出生地,是多少華夏兒女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你能想象,詩仙李白坐在床前,望著滿地如霜似雪的月光,想念的竟是這迢迢萬裏之外的一座城嗎?

這座詩人切切思念的城池,現在隻剩下斷壁殘垣了。對遊牧人建起的那窄小的,醜陋的新碎葉城,蘇謹莫名有種厭惡感。